湘府文化公园为什么停工了?

2025-04-08 06:03: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桂林象鼻山桂林市(壮语:Gveilinz Si)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省相邻。湘桂铁路与漓江纵贯,有321、322、323三条国道穿过。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是广西东北名城和交通、文化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桂林的工业以机械、电子、轻纺、橡胶,工艺美术为支柱,建立了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历史沿革 秦在桂林设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始安县,东汉时又设始安侯国,三国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建始安郡,由明朝洪武年将静江路改桂林府因而沿用至今。清朝和民国时期一直是广西的省会(民国政府曾在1912年至1936年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长期以来,桂林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原桂林市分为桂林市和桂林地区两部分。原桂林市辖桂林市区、临桂和阳朔。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1996年12月2日,桂林市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8月27日,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 地理 临近地区 桂林市区 桂林市区与临桂县、灵川县、阳朔县相邻。桂林市西与本省柳州市、西南与来宾市、南与梧州市、东南与贺州市相邻,西北与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邵阳市、东与永州市相邻。地貌 桂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北部和东部分别为越城岭和海洋山、都庞岭山区,有很多面积较小的山间盆地。桂林市区坐落在湘桂走廊中的一个相对较大的平原里。桂林市南部有破碎的丘陵平原,西部、北部和东部是大面积的山地。猫儿山海拔2142米,称“华南第一峰”。气候 桂林在自然地理带上属温带,气候带属亚热带,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温和多雨,雨热同期,气候适宜。又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的说法。桂林夏季温度有时在30摄氏度以上,偶尔有40度以上的高温,最热的天气在七、八月。冬季大约在零度左右,很少下雪,最冷的天气在一、二月。桂林年平均气温约19摄氏度。桂林全年无霜期为309天。年均降水量1926mm。桂林雨美可与重庆雾美相映,有“雾重庆,雨桂林”之说。每年4月至10月为最佳旅游季节。桂林属于“梅雨”地区,夏季降水集中,雨量大。降梅雨时,天气闷热,空气潮湿,河水暴涨。经常形成洪灾,对桂林的经济特别是旅游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桂林很少降雪,大雪更是凤毛麟角。降雪是学生们的最爱,此时学校往往会停课,但是大雪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02年末至2003年初下大雪的时候,一些工厂停工,由于路面结冰,交通几近瘫痪,大量农作物、牲畜和绿化植物冻死,由于缺少防雪的经验,罕见的大雪给桂林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行政区划 桂林市面积27800平方千米。各区县中全州县面积最大。桂林现辖5区、10县、2自治县,市民通称“五城区,十二县”。乡级行政区有165个。政府所在地是秀峰区。人口桂林市辖区总人口476万人(2008年),市区人口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1人。民族方言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有壮、瑶、回、苗、侗等36个少数民族68万人。汉族人口占其中的85.22%。当地使用方言为桂柳官话。经济 农业 桂林属南方水稻产区,耕地多是水田,山区梯田颇多。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桂林的经济作物很多。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沙田柚、罗汉果、马蹄、甘蔗、毛竹和茶树等。其中很多是桂林的特产。交通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是广西最大的国际机场,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整个建筑气派而有特色。桂林和外围的交通联系主要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主要铁路是湘桂铁路,有321国道、322国道和323国道,有桂柳高速公路和机场高速公路。由于旅游城市的需要和人口的增加,市内的交通有了很大改观。分别进行了环城道路的建设和城市路网的改造。城市改造 桂林改造后的解放桥 桂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主要是改造小街小巷,改造道路,整治市容。有“百条小巷整改工程”。要把桂林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设施优良的,人文优秀的城市。另外为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建设城市景点,进行生态环境改造。另外还增加了免费的公益公交车。为了方便交通及桂林整体的形象,市政府决定重修和扩建一部分桥梁,这部分桥梁有解放桥、龙隐桥、文昌桥等。后来这部分桥梁和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新开掘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