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嫩枝、叶柄、花梗、花蕾和花。叶片受浸染后,叶面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在扩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往往几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叶易于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干状,也有些月季品种不脱落。在幼嫩枝条和花梗上感染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下陷。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张新叶。嫩枝上的病斑点,初期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有下陷。花梗上的斑点较小。当气温上升到25℃左右,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闷热天气,发病最为严重,阴雨季节病害蔓延最快,侵染也重。
防治:定植后,苗高没有超过30厘米时,每周喷药防病一次,每次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新叶刚刚展开时,即应开始喷药,一般7~10天1次。使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加湿性粉5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
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