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3种说法:三江口!合江门!地标广场!
详细情况请看下文。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也由于少数民族曾繁盛一时的历史,宜宾作为一个古老且新的城市,真是有许多话题可以说、可以讲。譬如关于宜宾城在金沙江与岷江会合地方的名字的由来、沿革,就是一个至今都在说的话题。
说白了,这个话题就是原来的“合江门”的名字现正逐渐被“地标广场”所代替。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说好有说好的道理,反之亦然。于是本文稍花上一点功夫对其原来的名字作一番“考据”。宜宾就整个行政区辖来说,秦汉曰“僰”、粱曰“戎”、宋始曰“叙”于今。而且,宜宾建城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看,除不长的时间其州治、县治曾迁过异地(如南溪)以外,大部分时光,州治县治都在岷江金沙江会合处以及岸边建市。而我们常说到的“三江口”当时并不专指今天两江汇合的地方,而是指“马湖江会”的今宜宾城。那么,今天两江汇合的“三江口”的确指起于何时呢?至迟起于元代。在此之前,检阅《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等,对于宜宾筑城在何地,大都语焉未详、模棱两可。稍确切点是川人常璩的《华阳国志》说,宜宾系犍为郡所辖置,“治马湖江会、水通越嶲,旧有僰人,有荔枝”等。直到了《元史》时,宜宾城所建地名方位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记载。
《元史/地理志十二》写道:“叙州路、古僰国、唐戎州。贞观初徙、治僰道,在蜀江之西三江口。宋升为州,属东川路,后易名叙州”。这里,我们看到“三江口”最早见正史是在明季大儒宋濂的《元史》之中。此时的“三江口”虽说仍是大地名的原义,即指今宜宾老城。但是,我们已十分清楚地看到,“三江口”已经有了小地名即今合江门处的实指了。到了《明史》里的描写“西有朱提山、西南有石城山、又西北有朝阳崖、大江经其下、又东以城东南、马湖江来合也”。虽说,《明史/地理志》里没有指“三江口”但其地理的准确描写,两江汇合处即三江口确指无疑的。只是要指出的是,《明史》里的“大江”不是今日的长江(大江是长江的别名)而是岷江。在明代之前(甚至在清代),习惯地把岷江看成是长江的主(干)流,而把金沙江看成是长江的支流。直到了徐霞客游历了今云南丽江后才正式把金沙江看成是长江的干流。清嘉庆十七年(1803)的《宜宾县志》载:“韦皋开都督府,于三江口创筑土城”。也就是说,尽管“三江口”有宜宾城大地名和宜宾城于两江汇流处的小地名双义,但在明、清两季,宜宾城区的两江汇合处之“三江口”的名字已在民间和官方文本中定稿了。顺便说一句,本来是两江合流,也就是金沙江与岷江两江合流,但是古人为什么要称其为“三江”(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要把“两江”称为“三江”,那是因为在“三江口”这样一个类似半岛的地方合流后,视觉上形成了“三条江”了。即站在三江口处向东望,左边是岷江、右边是金沙江,眼前即长江了。
从“三江口”到“合江门”的演变又是出于何时呢?从嘉庆十七年的《宜宾县志》里的相关记载,“合江门”一说,应在清中期就定型了。一是诗文,二是古迹等都有关于“合江门”的称谓。先说诗文。康熙时宜宾督学周灿有一七律诗,题目是《已巳春日再上合江楼赠高太守》。康熙已巳年即1725年,这对于建政于1644年的清还不满100年。诗已有“合江”二字。稍后,富顺(当时也是宜宾辖地)人巴县教谕李九霞有一五古《登合江楼用壁上韵》首句即:“戎城合江楼、风云与吞吐”。在《宜宾八景》中有两首与“合江”有关。一首是《双江秋涨》一首是《江楼夜月》。两首诗的原序,都注明此景与两江汇流相关。《双江秋涨》原序是“郡西南诸山自峨眉而下,左为岷江、右为金沙江,至城外合江楼,下会而东注”; 《江楼夜月》原序是“合江楼在郡城东门外”。再说古迹。在清嘉庆十七年《宜宾县志》的“古迹志”里,有三处与“合江”有关。一处是“合江楼”、原注“在合江门外”;一处是“双龙飞控”坊、原注“在合江门外”;一处是“丹华福地”坊、原注“在合江门内”。现在我们看来,三处古迹今已烟消云散。但是,有一点却让人惊喜。即“合江门”一名在清中后期已经定稿。只是有一点让人狐疑的,也就是说,在宜宾三江汇合处的这一小地名,是先有“合江楼”之名,还是先有“合江门”之名?当然,就现在笔者所接触的文史资料看,应先有“合江楼”,后有“合江门”。为何呢?在宜宾临江的“门”中,有“小南门”、“大南门”、“东门”等门,而且,显然,“合江楼”与东门不远。似不应再有一个“门”出现。这表明,可能是因为在明清两季、最迟在清初已建的“合江楼”的建筑和社会心理方面影响,“合江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当然,这也不排除“合江门”在“合江楼”之前,不然,旧志上不会说“合江楼”在合江门外。顺便一说,在清嘉庆十七年的《宜宾县志》有“图考志”也专门标有“合江楼”的地址。据说,这个地址就是新中国后经若干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宜宾航运大楼”——不过,也因建所谓的“地标广场”撤掉了。
于是,自然而然地要说起已有三年历史的所谓“地标广场”。何谓“地标广场”?说是在这两江会合处是长江的起点,所以要在此建立起长江起点的地标。众所周知,以宜宾为界,包括宜宾上游“金沙江”的3400多米和中下游的“川江”、“扬子江”、“大江”等2800多米在内称呼的统称。从这一角度上讲,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建长江地标的。当然,从原长江的机动船始航以及约定俗成意义上讲,“长江”之谓确是从宜宾开始的。因此,在宜宾建一个类似意义的地标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把已经有了近400年来的地名,仅仅只为了一个政治因素就将其废弃,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而且,就“合江门”与“地标广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文化、还是纯粹的地理角度,我相信,“合江门”都比“地标广场”更具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时代当然是向前看的,社会当然也是在进步的——这自然也包括一些地名的更改——但如何守住我们历史和文化传统、如何保留住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一些基因,无论怎样说都不应看成是有违天时的,特别是在物欲如虎的年代里。
本地土语叫”合江门”,官方称“长江地标广场”。
地标广场的----合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