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的观念,方法来源是六爻和八卦,并结合天干地支和九星运用于实践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占据''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得到天人合一的最佳风水效应。那么它的"中和观念"起源于哪里呢?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在《易经》中得以充分体现。《易经》八卦中的阴卦和阳卦,以阴阳二气为中心,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概念出八种基本物质形状,并以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命名,从而创造了八卦。八卦和64卦几乎都是由阴卦和阳卦组成,体现了每一卦中阴阳的互依和互制,即使纯阳乾卦也有纯阴坤卦相配。
“中和”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概念,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风水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文化,讲究安居,要选择山环水抱生气旺盛''藏锋聚气''之地。
它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汉代董仲舒等书者的阐述,到宋朝得到成熟,并且结构建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以分割的整体,人要有最,最有效的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天道运行的方式生活,寻找最好的自然条件,或者改造第地最为协调,以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