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都把热性传染病归入伤寒,认为是伤于寒邪所致,且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医界一般也都在这个窠臼里转圈。葛洪敢于跳出这个圈子,提出“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这里应注意的一是“疠气”,一是“相注”。由于《肘后备急方》重在提供易简方剂,不是论述医理的专著,所以他对“疠气”并未深入论述,但他已经跳出伤寒的藩篱。这一学说到了明代,发展成“疠气”说及“杂气”说,从而建立了温病学派的新学说。葛洪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温病学说的先河和萌芽。至于“相注”,则是指这些“疠气”所致的病症,能互相染易,明显是指传染病。正是在这种不满足于“伤寒”的新的思想指导下,使他在我国传染病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