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扩散的发展趋势

2025-04-13 13:57: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核武器具有三重性:
一是严重的毁伤性。
二是由此而来的威慑性。
三是核武器使用的非人道性。
核武器一旦问世,就有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存在的逻辑。
首先看美国。美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与纳粹德国竞争。美国在二战期间赶在德国之前获得核武器,并非没有正当性。但美国一旦取得核武器,就在使用核武器的政治问题上,引起了很多导致后世扩散核武器的新问题:一是对日使用核武器,这并非为结束对日本本土作战之必须,其对后世之后果则是宣示核攻击力的强大以及核武器的可用性,或者美国可能再次使用,这对后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提示。二是这样的武器在被消灭之前,不应该被一个国家独占,以免出现单一超级强权。人类社会反对作为超级武器的核武器的出世与使用,但当核武器一旦不可避免地问世,却又担心核武器被任何单一国家所垄断,希望没有任何单一国家因为掌握了核武器而有可能将其意愿强加在全体人类身上。
作为目前世界上军事能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实际上美国是最不需要核武器的。但在发展了核武器之后,有核国家逐步会发现:核武器的继续发展与维护,比起不断发展先进常规武器更为经济。由于美国拥有超强常规武器库,美国继续维持核武力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原因,是为了安全后备,为了威慑或恫吓对手以获取政治利益,为了赢得政治决策的行动自由,为了遏制对己不利的常规冲突的恶化或升级,而事实上这些作用也往往给美国以回报。所以,核武器的继续存在就有了政治、经济与安全的多重驱动。
在意识形态上,一些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在替天行道,可以接受美国的对外干涉,对于美国视野中的另类意识形态,这种干涉甚至带有强制性民主的“正义”色彩。但在其他一些国家的观念中,美国需要核力量为“民主正义”提供后盾,恰恰成为那些国家看待美国霸权的佐证,更成为那些国家寻求与维护它们的核力量的正当性依据。但公允而论,美国行使霸权既是为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即主导世界) ,也可能会给世界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即使是副产品) 。防扩散在多数情形下有利于世界的稳定,有利于增加美国的国家安全,同时也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
需要看到核武器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以及与国家间身份识别的重要关系。 中国将不断改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改善民生民权,在制度保障、权力制约上还需政制创新。中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中国成功地将此付诸实践,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必将有更多的认同。而美国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仍有需求,这也是其国家利益使然。
有核国家在意识形态和具体的国家利益问题上的差异,给予它们发展和维持各自核武器库以理由。 但核武器不应成为使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永久化的保护者。人类总体是在走向文明与进步,国际社会的制度化建设、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所要求人类的合作,终将提升人类的共同性利益认同,减弱人类再次发生世界性武装冲突的可能。欧盟仍在发展中的一体化已经为全体人类提供了21世纪地区合作的一种范式,这也就降低了一体化中的成员国对独立防务的需求,而其中有核武器成员国的核武器作用必然随之下降。
当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取得更大成功,并随着区域一体化得到普遍发展,主权国家的概念将更加淡化,核武器的消亡也就有了政治可能。 未来核武器的作用将要下降。这种可能的到来,或者是由于核武器政治作用的消失,或者是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尽管对此具体进程仍难以展望,但当一种先进常规武器的战斗力达到了微型核武器的程度,两者的使用界限将趋模糊。而当新概念武器能起到核武器的某些作用时,也可能是核武器终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