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故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过程为: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故答案为: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