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心理健康课该怎样上

2024-11-29 20:37: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教学过程的把握绝对是一个大问题。如何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无压力的氛围,这是我在教学当中经常考虑的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如何开始一堂课 我的思路是先问一个问题,或是讲一个故事,听一首歌曲,看一段电影,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具体方法有: 课刚开始,纪律要么是很不好,要么就是太好,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不哪腔管三七二十一,先叫一个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这样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都在听这个问题是什么,这名同学怎样回答,要是这个问题比较有趣,“你有女朋友吗?”“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吗”,那么课堂的氛围一下子就活跃了 讲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问一名同学,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怎么做? 老师自己加入活动之中,可以使大家的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 老师讲课配合一些手势,生动,有趣,幽默 设计一些大家共同参加的活动,活动会使大家都卷入其中 营造宽松、无压力的氛围 可以说在我的课堂上,我几乎对我的学生无任何要求。我没有强求我的学生一定要坐得端正,认真地听我的课,他们可以在我的课堂上做他们想做的事,只要不过分,一般我都不会在意。在我的课堂上,我尽量去营造一个轻松、没有压力的氛围。我在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很温和的老师,无论他们做什么,只要不过分,都不会受到批评。具体的做法: 对学生的回答,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尽量的表扬,“很好”、“不错”,“有道理” ,尽量不要带有个人不满意或挑剔的情绪 回答问题,不用站起来,坐在原座位回答即可 对于学生在下面的议论,不予理睬,或者不指责,只说“大家不要说话,或者小点声” ,给他们的是一种提示,而不是批评。这时,可以叫一名同学问问他对所讲内容的看法,那么旁边的议论自然会消失 对大家一视同仁,对一些犯过错误的同学要给予宽容 总之,在心理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不管”或者“尽量少管”,学生感受到的是自由,宽松,没有压力,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尽所欲言,发表真实的想法,活动更能顺利的进行,而且老师也可以获得学生们的信任、好感,这对于心理教师是十分有好处的。 讲与不讲——心理课上,教师的角色 如果说传授知识,我想教师的主要角色应是一个讲演者,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而且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可是对于心理教师,我认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活动组织者。你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而且要让他们真正的接受,这是个难题。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仅走过三分之一的我,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有难度。即使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但你把这个大道理推给学生,他们是不容易接受的,要让他们在讨论中、活动中慢慢的认识到他们现在的处境是什么,该怎样做。所以我认为心理教师更大的程度上是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观念的传授者。 关于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考虑 为什么学生对我的课不感兴趣,为什么学生对我讲:“老师,您讲的内容更适合初中生!”“老师,您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总要站在讲台后面,可不可以走下来,坐在我们的中间?”面对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我想了很多,什么样的内容才是适合高中生的,什么样的形式才是他们所喜欢的?下面就是我在备课时,关于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思考。 提出问题的李启衫重要性 你想讲一个道理,可以,但你要考虑讲它的形式,要使你的学生了解这个道理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一个好办法是旁薯提出一个让大家思考的问题,大家会觉得这的确是我曾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会使大家卷入进来。一个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什么问题是学生会遇到的,讲他们需要知道的,这是赢得他们支持的好方法。你需要发现普遍的、感兴趣的问题!! 如何增加参与度 如果一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课堂的气氛会不活跃,教学效果要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光提问学生回答,并不是真的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要设计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才是真正的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比如,《生命教育》中的“找优点”游戏,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室的前面,放上五把椅子,然后请五位同学上来,参加这个游戏。规则是:从一位同学开始,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循环,每人一次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如果下面的同学或我发现他们说的不是自己的优点,或者说不出来自己的优点时,我就会叫一位同学来说出他的优点。这样做,不但前面的同学被调动起来,下面的同学也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比较活跃。 在《最欣赏的特质》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用横竖两条线把黑板分成四块,每块都请在坐的男生或女生来回答,依然是每人一次只能说一个最欣赏的男生或女生的特质。然后我再请他们举手表决,看看每一块中的哪些特质可以获得大家的认可,哪些不可以获得通过。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大家都被卷入进来了,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而且最后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大家都很认真的观察,都想知道哪些特质是最受欢迎的。 教学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 刚工作的第一个学期,教学形式基本上就是讲解课,讲的是大理论,不贴切的例子,所以一学期下来,感觉不太好。我觉得形式的东西代替不了实际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教学的内容,可后来我的认识改变了,我虽然仍认为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但是同时我认为到教学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在第二个学期不断的改变教学形式,更多的使用多媒体和阶梯教室,这样我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影片来表达我的观点,也可以用电影片段来增加教学效果;开展丰富的活动,这时我变成了活动的组织者,不用做更我多的事,只需要告诉大家怎样做就可以,当然讲解课也有,但增加了更加有吸引力的故事和生动的例子,更多的使用来自学生内部的事例,或者直接请他们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头上告诉我,然后我和其他的学生再回答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寓教于乐。 怎样备课最有效率 备课一直是我最为头疼的事之一,花了很多的时间备出的课却不尽如人意,仔细算下来,发现自己在真正准备这节课的时间花的并不算多,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动手备课之前。考虑这节课该讲什么内容,是我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总是在想这个内容好不好,学生喜欢不喜欢,这样一个内容不行,再换另一个内容,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浪费掉了,人还搞得很累。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做个研究,题目就叫《高一学生最感兴趣的二十个心理问题》,通过这个研究我试图找到高一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具体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再去找相关资料,设计有趣、实用的课程,这样效果应是最好的。 另外,备课的过程分几个阶段,要记住在备课前给自己一个具体的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里必须完成,这样备起课来才会有效率。第一阶段是这节课讲哪方面的内容,蛮头痛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深入;第二阶段是搜集相关资料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大量看相关资料的阶段;第四阶段是构思阶段,想如何设计这堂课,主要考虑教学形式的问题;第五阶段是反思整体考虑阶段。我在实际备课当中,往往是没有第三阶段,所以花费太多的时间,很不划算。应该先看大量的材料,然后再去设计,这样才更经济。 谈话方式的尝试 这里的谈话方式是指上心理课的时候,采取像《实话实说》采用的谈话方式来上课。比如讲《朋友》这一课的时候,我尝试了这种方式,请了三位同学坐在阶梯教室的前面,加上我一共四位,我做为一个主持人的身分加入,关于朋友的话题从我开始,讲述我和朋友的一段故事,我的关于获得友谊和维持友谊的最大感受,然后我请他们也讲讲自己与朋友的故事和心得。在这过程中,我会问下面在听的同学,他们有没有类似的感受、故事,也把他们卷进来。我感觉这种谈话的方式比较轻松,以当事人自己的经历讲述与人交往的道理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相信,印象深刻。不过在选谈话成员的时候要好好考虑,要选有真正经历的,能够表达出来的,当然不一定非得本班同学,这个人选可以更宽泛,其他班的同学,高年级的,教师,领导,校外有关人员。 相关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址: heart.ncue.edu.tw 台湾心理谘商谘讯网 http://www.psy-online.com 北师大心理在线 http://www.xinli.net 牵牵心理热线 《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 《决胜考场》 华东师大出版社 (关于考试心理的一本好书) 《成长的烦恼》38集 每集20分钟 趣味性和教育性共存,在轻松的喜剧下,让大家去领会一个又一个做人的道理。可以影片欣赏,也可以做教学的导入部分,做个引子。 《刮痧》 可以结合“气质测试”,通过分析影片的人物气质来说明各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美丽人生》 可以播放其中的父子被关进集中营的片断,让大家去领会主人公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你想讲一个道理,可以,但你要考虑讲它的形式,要使你的学生了解这个道理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一个好办法是提出一个让大家思考的问题,大家会觉得这的确是我曾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会使大家卷入进来。一个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什么问题是学生会遇到的,讲他们需要知道的,这是赢得他们支持的好方法。你需要发现普遍的、感兴趣的问题!! 课堂辩论的组织 关于课堂辩论,我做了一点尝试.在上学期,做过几个班,感觉不太好,第二学期,我又做了尝试。是关于完美主义的,发现效果还可以,也有一些体会。第一个体会就是论题的选择,一定要选择学生有切身体验的,熟悉的,他们可以侃侃而谈的东西;第二个体会,要分组,使他们考虑几分钟,然后确定几名参加辩论的同学,使辩论有正反双方,形成对抗。第三是心理教师要对这个辩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双方辩论过程当中,要保持中立. 我做的第二次辩论课,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于这种辩论双方都比较进入状态,而且他们说得也很有道理,我站在黑板前,看他们辩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是说,当我把这种辩论组织起来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怎么做了。也许是我本身就不知道我们该对完美主义有一个什么的态度了。我还需要思考的是——教师该怎样控制辩论课和做哪些准备?

回答2:

心理健培升康教育 如何培养出一名清华学子[心岁灶理健配雀老康教育微课]_c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