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这个现象现在很多,其实说白了就是对于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的知识,相关领域的作者会在网络上以付费的形式向外卖出,收益的大部分会进入到作者本人的口袋中。一些主打信息分享的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如下图所示】。
有人觉得,知识是无价的,你们把知识拿出来卖,就是不想让普通老百姓接收到教育!就是只让那些有钱人才接受教育!
上面的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首先来说,知识付费中的内容本来就是比较专业、冷门的知识,而那些基础的通识教育都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之中,这些钱都是国家出的,所以你依然可以获得最基本的教育,而不需要“付费”。
另外,原本你获取知识的途径并没有被堵死,你还是可以自由地到书店去购买专业书籍,你也可以凭着一张身份证到公立图书馆里借阅书籍,你甚至也可以免费到中国最顶尖的大学课堂去旁听相关课程。
现在的知识付费无非是提供了一个“额外服务”,你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已,所以你没觉得有好处,反而觉得有坏处,这不是颠倒黑白吗?
你以为以前没有知识付费吗?那些林立的补习班、培训班难道不是知识付费?相比之下,这些在互联网平台上被全中国人看到、监督的课程,质量要远比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的小培训班要高,所以在一个更加公平、公开的平台上寻找只是付费不是打击补习班乱象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吗?
其实在中国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绝大部分有着专业知识的人才只能够依靠极少的科研经费勉强度日,在现在金融、娱乐产业无比发达的今天,专业知识显得越来越不被人们青睐,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些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向大众出售自己的知识来获得自己的生活来源,一定可以鼓励更多的人重拾专业知识——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说现在很多高校的博士生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的专业人士都在给一些科普自媒体供稿获得一定的收益,他们生活的更好,才会有更多的人心甘情愿地加入到科研队伍中来,中国的科技事业才更有希望。【比如说很出名的李永乐老师】
那些贫穷的学生,因为考上了大学、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最后在网络上可以通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知识而获得丰厚的报酬,难道不正是鲤鱼跃龙门的体现吗?如果这些人学了一肚子的知识却只能够在北上广的研究所里,一个月领几千块钱工资,最后不得不转行或者清贫一辈子,这才是阶层固化好吗?
最后,知识付费都是走量的,所以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所要支付的金钱往往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情况下,一整套的课程下来可能就是几十块钱——请问,你真的付不起几十块钱以至于被限制住了专业知识的获取吗?反过来说,你花几十块钱就可以听到那些一年要几万块钱学费才能够听的课,不正是让你更容易获取知识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知识本来就应该付费。除了九年义务教育,没有人有义务为他人提供知识。即便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也只是象征性的,大部分投入来自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说白了还是每一名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支撑着这一利国利民的制度。可能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人们对于“知识付费”的认知有些模糊,似乎互联网上的东西就应当是免费的,这显然也是错误的。对他人智力成果的获取和使用也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就像去书店买书是在为作者的智力成果付费一样,知识付费只是把这一缺席了多年的规则补上了而已。
其次,中国目前的知识付费,恰恰是在为打破阶级固化做贡献。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
1.收取的费用并不算高,有时相当便宜。教育最为发达和先进的美帝,本科留学的费用大概在一年30万人民币左右,其中一门课的收费大概是7000美元,折合人民币五万左右,且这个价格还在逐年上涨。在西方国家,买一本正版的教材(不好意思,使用盗版教材在那里是犯法的)动辄一两百美元,也就是一千多人民币;而在中国只要花¥188,¥288,¥588这样的价格就能够买到很多学习网站一年的会员,可以学到许多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大学最牛教授的课程,这难道还不便宜吗?
2.知识付费有利于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使得有真才实学者愿意输出更多干货。就像是买菜一样,大家都喜欢挑选又便宜又新鲜的,任何市场都是这样。以前的知识付费市场是在”阴暗“的补习班里面,老师教的好不好只有附近的人知道,就算是质量很差骗钱就跑,换个地方就能继续捞金。但是现在任何一个智力成果提供者如果是徒有其表、靠噱头来骗钱,在互联网这样的环境中是无法生存的,很快就会被扒的底裤都不剩,最后落荒而逃。相反,那些真正的大牛能够积累更广的听众群体,甚至以此来养家糊口,自然也愿意输出更多的干货。这意味着大家能够从这种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竞争中筛选真正的“良师”,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中国的知识付费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有偿或无偿)分享自己的宝贵智力成果,从而使得更多原本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知识的人以相对十分低廉的价格得以学习,而这些知识很多能够改变人的一生——比如偏远地区的学生,原本没有钱和机会能够来到人大附中听李永乐老师讲数学物理,但是通过几百元的网课在高考或是考研当中提高了三十分,这难道不是改变了命运吗?就像是互联网经济使得商品的价格变得透明、广大消费者实实在在地受益一样,知识付费的最大受益群体还是那些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也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知识付费,是对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当想要获取知识的时候,会发现需要付出一些费用,那么相信购买的人会更加在意,从而更加用心地去学习。从这种角度来说,促进提高了人的知识素养。
有付费就会有收益,那各个阶层的人员不都会努力地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努力地去研究更多的新知识吗。这个时候,即便物质基础可能没有过去但多少,但精神、认知、能力上的提高是必然的。然后,再用这种提高,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发挥出力量,肯定就会让自己所处的阶层向上一步。所以说,知识付费,不会导致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反而会推动其的流动。
不会,本人听过、看过一些,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初级,很浅显,很片面的知识,很容易误导读者,并且很多知识是错误的,或者实用性不强,也有很多知识就是换了包装的成功学,心灵鸡汤,也有很多知识就是纯粹的胡说八道,一本正经的胡扯,还有一些是天马行空的毫无根据的瞎胡想,有些知识一点都不现实,与现实脱轨,不实际。
知识付费害处大于益处,少看。尤其是高阶级,低阶级没钱看,自然不会受害,高阶级有钱看,如果运用不当,会造成很大伤害,会滑落阶级。
“知识付费”有助于打破阶级固化,而不是有助于增强阶级固化。
厉害的高阶级如果运用得当,会将其运用成给低阶级洗脑的工具,就像马云说的“996是修来的福报”,刘强东说“不奋斗的人不是我兄弟”,他们是高阶级的高手,这些知识不但对其无害,对其还有益。
“知识付费”使一部分高阶级越来越厉害了,也淘汰、弱化了一部分高阶级,为低阶级的人空出了位置,但是很难撼动那些越来越厉害了的高阶级。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简单来讲,阶层固化是指社会向上流动程度低,各阶层之间边界日趋明显,尤其是上层壁垒增加的社会现象。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从这个定义看,知识付费与阶层固化的关系并不显著,既可能打破阶层固化,也可能加剧阶层固化,需要分开看。
从某个角度看,阶层固化的深层基石是知识。当你拥有了超越这个阶层的知识储备,你才拥有了跳出这个阶层的可能性。这样来说,知识付费算是为“屌丝”打开了一个通道,下层可以通过付费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为自己积累资本。但同时,诚如问题所言,当某些知识的成本足够高,导致一些贫困者买不起,那反而阻碍了他们上升的通道。但是,是不是也说明,即便只是不付费,他们也获取不到这些知识呢?
所以我个人是倾向于认为知识付费对阶层固化是有缓解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