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工业概况如何?

2024-12-01 14:15: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石油和石油的衍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出露于地表,所以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古人以石油照明、药用以及作为润滑剂,以天然气熬盐,用沥青涂船防腐和作建筑材料等。

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发现天然气的记载。东周时,四川的劳动人民在临邛(今四川邛州市)开凿盐井时发现了天然气,并把产出天然气的井,形象地称为“火井”。临邛因有“火井”而出名,在南北朝时被定名为“火井镇”,隋朝时又改名为“火井县”。后来在我国的陕西、甘肃、云南、湖北、河北、浙江、江西等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天然气。随着对天然气性能的逐渐认识,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了有目的地开采和利用天然气。据史书记载,从晋朝起,古代人民就开始利用天然气熬盐、煮饭和照明了。

西汉时期,陕北延安一带的人们就采集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用作燃料。到了北宋年间,又把石油加工成石烛,用来照明。元代以后,用石油生产石烛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加工石烛的工场。到了明代,陕北人又用石油熬制出了点灯用的油,这说明四百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初步掌握了从石油中提炼灯油的技术。

在古代,石油还被作为药物使用。我们的祖先对石油的药用性能曾做过很多尝试和研究。早在南北朝时,石油就被作为药物治疗脱发病。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详细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石油作为药物的经验,指出石油可以“主治小儿惊风,可以与它药合做丸散,涂疮癣虫癞……”。

利用石油烟制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独特发明。从汉代以来,我国多用松烟墨。北宋科学家沈括制出了黑光如漆的油烟墨。由于油烟墨比松烟墨好,一时间民间大量制造,流传很广。

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见于我国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汉书》中。书中记有“高奴高奴在今陕西省延长一带,洧水是今延河一条支流。有洧水可燃”。历史上,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在我国古代,对石油、天然气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九百多年前,沈括就首先提出了“石油”这个名字。沈括在11世纪末成书的《梦溪笔谈》中说:“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1080年沈括曾在延长一带对石油的产状、性能、用途等作过实地考察。在世界古代科学著作中,他是论述石油最详的第一人。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今天这已被实践所证实。

2.卓筒井的发明我国古代钻井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大口浅井和小口深井两个阶段。北宋以前开凿的井,一般为大口浅井,以后开凿的井多为小口深井。大口浅井是由人直接下入井底,用锹、镐等简单工具开挖出来的;小口深井是用专门的打井机械开凿而成的,人们叫它“卓筒井”。

打卓筒井(图1-1)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和较先进的工具。北宋中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劳动工具得到不断创新和改造。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发明与应用,为卓筒井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图1-1 打卓筒井示意图

关于卓筒井的施工方法,在苏轼著的《东坡志林》上曾经有过记载。开凿这种井所用的钻头只有碗口那么大,而深度可以达到几丈。古代钻凿一口卓筒井,至少要四五年,有的需要十余年时间。

古代发现的石油,仅仅是少量露出地面的油苗。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就需要打开地下的宝库。四川省自贡市1835年钻成了一口天然气井,井深1001.42m。这是近代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后来,这口井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我国古代发明的打卓筒井技术,是世界钻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后来,该技术传入西方各国,推动了世界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对造福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被国外誉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列举中国传入欧洲的重大发明时称:“中国的卓筒井技术,在11世纪就传入西方。1900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深井,都是采用中国人创造的方法打成的。”

3.我国古代第一口油井和第一口气井我国明代学者曹学佺在他的《蜀中广记》中曾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四川乐山一带,在开凿盐井的时候,偶然发现有大量“油水”冒上来。这种“油水”引燃以后,可用于夜间照明。于是便继续挖掘了几口井,专门采集“油水”。美国的德雷克于1859年5月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一口21.69m深的油井;俄国的谢苗诺夫于1848年在黑海沿岸上打了一口油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油井比美国、俄国开凿的油井早了三百多年。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的开凿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口气井的开凿者。以前,西方学者大都以为世界上最早开凿天然气井的是英国。英国是1668年开始开采天然气的,而我国古书上记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在四川开凿出了著名的临邛火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开凿天然气井的历史,比英国至少早1500年。

4.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是台湾省的苗栗油田。1861年,一个叫邱苟的人,在新竹县东南的出磺坑一带发现了油苗。于是,他就在那里挖了一个3m深的坑,每天可采集到6kg原油。他用这种原油点亮马灯,还把剩余的原油卖给当地农民,用于点灯或治病。这件事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清朝政府知道后,便于1876年收归官办,并从美国请来了技师,买来了钻井机器,于1878年在苗栗钻凿出了第一口油井,每天产油约750kg。

中国内地最早开发的油田是陕北的延长油田。延长油田位于我国陕西省的延长县。虽然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发现了石油,但真正投入开发却是近百年的事。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大肆掠夺我国的资源。德、日、美、俄都想获得陕北石油的开采权。有识之士为了保护祖国的石油资源,1904年提出了开办“延长油矿”的主张。1905年清政府批准成立了延长石油官厂,聘请日本技师到延长进行调查,最终得出了延长地区石油储藏浅、油质好的结论。1907年延长候补知县洪寅聘日本技师佐藤弥市郎等7人,从日本购得钻机及炼油设备。当年4月在延长县西门外勘定井位、安装钻机;6月5日开钻;9月6日钻到井深68.89m处见油,每日可产原油150~200kg;再向下钻进,于9月10日钻到井深81m处完井,名曰“延一井”,初期日产量1t。此井开采10年后,最高日产油量达到1.25t,以后逐渐减少,至1934年枯竭停产,总计产油2550t。1978年,该井加深至118m,压裂后,初日产原油3.9t;1985年8月,再加深到152m,压裂后初日产原油3t。随着油井的开采,“延一井”上的采油工具也由原来的橹台机器变为现代的抽油机。1985年延长油矿建矿80周年的时候,原国务院副总理兼石油部部长康世恩为“延一井”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5.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35—1938年,孙健初等人曾三次深入荒无人烟的甘肃祁连山地区实地考察。经过研究分析,认为玉门石油河畔的老君庙一带具备储藏油气的有利条件。根据孙健初确定的井位,1939年3月开始挖掘一号井。5月6日,从延长油矿运来钻机开始钻井。8月11日钻至115.5m时,发现油层,日喷原油10t左右。由此发现了老君庙油田,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从1939年到1949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近50×104t,占同期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0%以上。不仅能满足西北各省工业和民用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9年9月28日,玉门油田获得解放,时任军事总代表的康世恩宣布接管油田。根据彭德怀“要把玉门建设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的指示,康世恩发动广大职工积极生产原油,对解放军进军新疆和解放全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和重视,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单位。油田的建设得到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大力支援。到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从1949年的9×104t增长到75.54×104t,占当年全国原油年产量的87.78%。新华社于1957年10月8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1958年,玉门油田原油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1959年达到140×104t的高峰,撑起了当时中国石油的半壁江山。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石油工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玉门油田曾先后调出7.8万余人、设备2000多台套,从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油田的建设。今天,无论是在茫茫的戈壁,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从天山之麓到渤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华北平原,“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玉门油田提出了“东山再起,再现青春”的响亮口号,以玉门为主体,先后开发了吐哈油田和青西油田。今天,玉门油田正在焕发新的青春。

6.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km,东西最宽处73km,总面积5470km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先后对松辽盆地北部、海拉尔盆地、依兰—舒兰地堑、三江盆地等进行了石油勘探。1959年4月11日正式开钻的松辽盆地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9月26日喷出了原油,成为发现大庆油田的标志。

传来这一特大喜讯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当时黑龙江省的省委书记欧阳钦到现场祝贺时,提议把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从此大庆油田这个响亮的名字就和中国石油工业辉煌发展的历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1960年3月,党中央决定由余秋里亲自领导,调集37个厂矿及院校的职工、刚毕业的学生以及3万多名复转军人会师大庆,展开了一场气贯长虹的石油大会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就摸清楚了该地区的含油面积和储量,不到两年就初步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1963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就达到四百多万吨。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64年初,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从此,大庆油田成为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油量突破5000×104t。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大庆油田走“科技兴油”之路,积极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开发理论。经过广大石油职工的不懈努力,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连续27年稳定在5000×104t以上,达到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的先进水平。2006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340.5×104t,天然气24.5×108m3,实现油气当量4535.9×104t。

大庆油田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培育出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工作作风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进入21世纪,大庆油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祖国大地,创造出石油工业新的辉煌。

7.我国现代石油工业成长历程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12×104t,其中天然原油7×104t,人造原油5×104t;天然气年产量为0.1×108m3;石油探明储量为2900×104t;原油加工能力为17.5×104t均未包括台湾省。。

我国现代石油工业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工业。20世纪50年代前期,我国积极恢复玉门、延长油矿以及东北的人造石油工业,同时在西北勘探石油。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104t。1956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石油勘探战略东移。1959年9月26日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喷油,揭开了开发大庆油田的序幕。1958年9月兰州炼油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个年加工能力100×104t的大型炼油厂。1953年10月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成立。1955年7月石油工业部成立。1958年10月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1958年11月,我国第二所石油院校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成立。

1963年,我国原油年产量达到了648×104t,基本上满足了国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随后,我国又相继发现和开发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使全国原油产量迅速增长。从1973年起,中国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1978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108t,从此跨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1985年,全国原油年产量达到1.25×108t,排名世界第六位。20世纪90年代,中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发现和开发了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初步形成了油气资源的接替区。同时,我国在渤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成功。1996年,我国海洋石油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104t,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跨上了新台阶。

到2000年,全国原油年产量达到1.62×108t,连续13年名列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227×108m3,名列世界第15位。到2006年,原油年产量达到1.84×108t,仍居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达到595×108m3。

二、中国油气资源与生产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广阔的近海大陆架,具有形成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条件。可能有石油、天然气分布的沉积盆地面积达670×104km2,在世界各国沉积岩面积位次中居第三位,其中陆上面积约占520×104km2,近海大陆架面积约占150×104km2,大大小小的沉积盆地有500余个。

由于石油、天然气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南部海域;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根据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程度,可划分为6个含油、气区,它们是:

(1)东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2)中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重庆地区;(3)西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4)南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5)西藏含油气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地区;(6)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中国油气资源相对丰富。根据2005年公布的中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初步结果,全国石油总资源量约1021×108t,其中陆上约775×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47×1012m3,其中陆上38.9×1012m3。资源量是根据地质理论和有关技术预测的、远景的量。资源量中经过钻井、测试证实的那一部分油气含量叫储量。储量与资源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凹陷储量增长规律的分类研究,认为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140×108~160×108t,最终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约为10×1012~15×1012m3。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石油探明程度为33%,处于勘探中期阶段,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天然气探明程度不足1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属于快速增长期。

未来15~20年内,随着勘探投入的增加,中国天然气储量将进入高基值稳定增长阶段。年均增长量为1500×108~2000×108m3。储量增长将为提高天然气产量奠定资源基础。石油资源勘探难度虽然不断加大,但从石油资源总量和平均探明程度分析,中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的潜力。通过加大勘探力度、提高采收率、增加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产能递减,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并有可能发现大型油田。

中国的非常规资源也很丰富。煤层气资源量约30×1012m3,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排在第三位;油页岩、油砂和沥青等也有一定的储量;中国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可以作为常规油气资源的补充。

现在,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近海海域共发现了700多个油气田,形成了6大油气区。陆上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长庆、四川、中原、华北、大港、吉林、江汉、青海、河南等20多个主要生产基地。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0多亿吨,累积可采储量70×108t,剩余可采储量还有25×108t。2006—2010年,中国原油年产量将维持在1.8×108~2.0×108t之间。目前中国的储采比只有14∶1,而中东国家达到80∶1,世界平均水平也是40∶1。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在近几年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中国陆地和海上气田的开发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4.1×1012m3。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增长已由幼年期进入了青年期。2005年我国天然气的储采比为45∶1,远高于我国石油的储采比。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可能分别达到4.9×1012m3和7.5×1012m3,这就意味着至少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储量增长仍保持着青年期的特点。同时,我国天然气产量也将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900×108~1100×108m3,2020年达到1500×108~1700×108m3。

三、发展方针和任务中国是一个油气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油气消费大国。2006年我国一年生产的原油是1.84×108t,但我们消耗了3.30×108t,其中的1.46×108t从国外进口,对外依存度在44%左右。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消费原油总量的50%需要从国外进口。油气作为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世界的经济命脉。为此,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快改革和发展。在极力稳定东部老油田产量的同时,积极勘探开发西部新区和海上油气资源,使之成为战略接替油区。中国政府要求石油、石化企业努力走出去,到海外寻找资源,这也是我们必须的选择。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生产规模很小,远未进行充分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我国在天然气利用方面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全球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的20%以上,而这一比重在我国只有3%,甚至低于印度的8%。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石油资源使用不尽合理。能耗高、效率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节约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石油的利用效率上,我国每千美元GDP是0.2t,而美国是0.1t。利用效率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石油、石化本身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把最好的宝贵资源全部变成成品油;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我们的电力用油、汽车用油与国外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我们使用燃料油发电,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基于上述缘由,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方针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厉行节约、建立储备。”我国石油工业将实施市场化、国际化、低成本、科技创新和持续重组战略。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改善石油储采结构,提高天然气对原油产量的比例、增加境外份额油与国内原油的比例,优化油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换取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油气勘探,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加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积极改善储采结构和消费结构。严格执行厉行节约的法规,抑制不合理消费。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国家石油供应的安全。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政策是: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开展煤层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调查勘探,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实行油气并举,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量。加强老油田稳产改造,延缓老油田的产量递减。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扩大境外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在沿海地区适度建设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扩建和新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的成品油输送管道。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