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园书格
手机上添加这个公众号
就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小说
前言:
“所问非所答”的确非常冒昧!
但是……
处于不幸之时要保持清醒,不可陷入只有自己一个人不幸的困惑中。
不管是疾病缠身的人,或者是失败、挫折连连的人,在这种时期很容易产生出自己运气不好的错觉。在这个时候,请务必睁开双眼,更加敞开
心怀,观察他人的境遇,人未必都是只有成功而没有失败的,身边一定有人为了突破自我、奋发向上,而付出许多努力的人。
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处于与自己相同的境地。疾病的种类繁多,有心脏病、癌症或者是外科疾病等,但绝不会有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的独特疾病。当有疾病缠身时,要想世上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正为这疾病所苦。
美国曾有一位著名的轮椅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人的身体需要轮椅时,便已很难参加社会性的活动了,可是,这位大总统的工作却极
为出色,他与别人不同之处,是从不为自己的人生做辩解,努力克服身体上的障碍,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善始善终。
另外,美国曾有一位地位很高的女性,她在年轻时丈夫就过世了,而后,被孩子遗弃,生活方面历经贫困和疾病的痛苦,然而,她却能从这样惨
淡的生活中脱颖而出,成了美国政府内地位最高的女性。
我观察过,在困境中能承受一般人承受不起的困难、能够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人,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下面试作举例:
第一点,面对逆境、困境绝不责怪他人,绝不埋怨他人或命运。这是因为他们深知从反面去做是毫无益处的。
第二点,去承受被赐予的命运。不要考虑有这样的命运如何是好,应该从正面去承受恶运、逆境。这就是承认现实,而后考虑如何在这种现实
中复苏。决心去承受恶运的现实就是勇气。
第三点,从逆境中寻找教训。逆境要警示自己什么呢?这是有答案的,这答案将成为以后的心灵之宝,变为重要的财富。
第四点,绝不依赖他人,不谋求他人的援助而生存。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始终不忘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或者说不忘自立的精神。正视被
赐予的命运,承受现状。但是,不可以全盘地接受或满足,而应该努力打开新的局面。成功之路一定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
令人怜悯的人终究是成不了大器的,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现象诱惑。一旦开始要求他人的同情,日子一久,渐渐就会陷入这种被同情所纠缠的人
生了。在不幸的环境下,当身体有缺陷或有疾病,就企图去谋求他人的援助时,对灵魂来说,就等于是投降败阵。在这不幸的关口,必须果断
承受命运,这样必能渡过难关。
常胜的基点 以决心和毅力开创前程
在下定决心闯命运险关时,倒也不需要特别的巨大毅力。从自己的身前,自己力所能及的点开始,向前开展。所谓自己的身前和力所能及的点
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在现状下自己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假如,自己的能力已无法再发挥的话,就应考虑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才能。
自幼年时起,过去疼爱过自己的双亲、兄弟、朋友和老师,对自己是什么评价呢?自己是否还有被忽视的能力,是否还有未使之力,还有没有
作为开拓前程的依据?
我记得,以前曾经看过NHK的电视纪实,纪录的是一位无手之人,以足绘画。用脚指夹握画笔作画,却能令人吃惊地画出具有画家水平的画,与
内行画家的作品媲美。此外,各种动作也都是用脚来完成。没有手,脚的能力却发挥到与手相同的程度,这是真实的事情。这是由努力所得到
的恩赐。但也有不少没有手的人,一开始便放弃努力,依靠他人照顾而结束一生。
可是,那位无手的画家却以自力开创前程。由于喜好绘画,便练习以脚作画,开始的时候是不会马上就画得很好的,但不久便会逐渐有所进步
,达到用脚画出好作品的程度。
无手之人,以足作画,用脚指夹拿画笔,还能够挤颜料软膏调色作画。相较于这些人,我认为,对五体俱全的人来说,
应该是没有什么事是靠自己的力量办不到的吧。
所以,我这样认为,大家靠双亲的援助能够接受教育,身体也健康,那么,也就绝对没有什么道路是无法开拓的。
有人会对此做各种辩解。例如,现在自己境遇不好,或是才能有限等等。今天,有许多为开拓前程而设立的各种资格、等级考试等等,按道理
说,这条路不也是可行的吗?实际上,不就是努力不够和毅力不足吗?我要说明的就是这些。
很意外的是,这样去思考的话,自身有缺陷的人,在努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美好的景象。
正因为如此,能力洋溢、体力充沛的人,就要明白还会有从更不利的起点出发的人。要清楚自己现在必须做些什么,对此加倍努力,把爱散播
给更多的人。
越是处于优越的条件,就越应该帮助众人。怀有这样的心,就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总结①:若信此言,且帮忙传播,必有好报!
总结②:不满意,可以“举报”!但是,连句“谢谢”都换不回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否告知?
总结③:此信息为“地毯式”发送,不满意可以“举报”!账号是否被“封禁”测试中……望谅解!
(以下内容为扩展阅读,不喜勿看!)
5 宛如泥中盛开的莲花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绽放一朵莲花
世间之事很难随心所愿,就算目标是向善,结果也有可能无法顾全大局。
为了消灭战争,建立了选举制度,但选举不能决定的事,还是会出现。选举及会议不能决定的事出现,必定会发生冲突。这也是世间常态吧。
放眼望去,世间到处都有不幸的种子,如果认为“不去除这些,就不能变幸福”,试图完全去除不幸的种子、在此世实现极乐净土,那是极度
、极度困难的。
要认识到“现世就是这样的世界。有许多斗争,破坏、憎恶、嫉妒、仇恨、愤怒、疯狂的世界。现世也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在现实生存是很艰
难的”,虽是如此,反而在其中找到自己降生的意义、生存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中将此比喻为“泥中的莲花”。
有很多人见过莲花盛开的池沼,那些都是泥沼和泥池。在盛放的莲花的茎根之下,并不是铺着白沙的、清澈、美丽的池子。下面是泥。是泥巴
。这些泥,不管怎么看,谁都会说“肮脏”。是又不干净又散发恶臭的东西。
但是从泥中伸出花茎在水面开放的莲花,有红花有白花,各色各样的种类。看到这样一朵盛开的花,宛如看到了天国、极乐净土。这样的花在盛
开。
从古至今,莲花就在泥沼之中、在丢弃着许多废物的像垃圾场一样的地方开放,在那么肮脏的地方绽放出纯洁之花,这就是佛教徒憧憬的生活
方式。
《法华经》正式的名称叫《妙法莲花经》,就是因为把正法比喻为了莲花。
首先能说的是“现世是苦痛的世界。某种意义来说是阿鼻叫唤的世界。人们是如此痛苦。为求而不得感到痛苦。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人积极地
伤害自己、折磨自己。”
无论过着多么纯洁的生活,不幸也会袭来。
比如,有因交通事故而伴侣亡故的事情。孩子想要“拼命学习”,但父母却离了婚。
现在有许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婚、父母在交通事故中死去、家族的事业倒闭而受到影响,心灵扭曲,做出不当行为而成为不良少年。
我知道那些人有变成那样的充分的理由。
不要忘记“任何时代都存在这样的不幸”,也必须知道“现世不是永远持续的美丽世界”。必须知道“就算真的有幸福的情景,也是容易毁坏
的”。
从灵性的眼光、从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天女的眼光、从菩萨和天使的眼光看来,现世归根到底还是像泥池一样的世界。
重要的是“在这泥池之中,你如何绽放一朵莲花。如何绽放一朵像莲花般纯洁的花”。
不管是什么样的地方,让花盛开应该都是可能的。
有人在超一流的公司让花朵绽放,有人在中等公司或弱小公司通过努力使花朵绚丽开放。
学校也是一样。有好学校也有垫底的学校,在垫底的学校里,也有人出色地学习、成长、开花。
家庭之中也有不幸。有家里人得病的情况,也有家里人遭遇事故成为残疾的情况。还有兄弟因病或事故夭折的情况。有父母一方亡故的情况,
也有父母双亡的情况。另外还有身负巨债、全家一夜之间逃走的事,不幸的事情很多。
但是,如果决定“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像泥沼中盛放的莲花一样,开放出一朵鲜花。纯洁地生活。清爽地生活”,那就有可能开花。花的
大小各异,小花也没关系。
请深刻理解“在泥沼中绽放莲花”之意。
如果不理解我所讲的内容,就去开着莲花的池子看一下吧。从污泥之中,超凡脱俗的莲花,笔挺伸展、盛放。
佛陀所追求的大悟之道
这就是佛佗所追求的大悟之道。
“在现世中,不能将所有一切都净化,都清理干净。但是,在这其中,就像从污泥中莲花盛放一样,你也要绽放出一朵花。那就是在你所身处的
环境中获得悟。
环境本身不会改变。你体会过的过去的不幸也不能全部消失。
但是就算降生在不幸的环境中,也并不意味着同样环境中的所有人都必须身陷不幸。
在那样的环境中,你也可以磨炼心性、追求自己的道路、绽放出一朵花。那是任何人都可能做到的。”
佛陀如此说。
存在这种意义上的悟。存在“在自己的境遇、处境、环境中,绽放一朵花”的悟。
在此意义上,“所有的人都有佛性,都存在成佛的可能性”的思考方法是正确的。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宣讲教拯救世界的大法”的意义上的佛
陀,而是在自己的环境中、在泥沼之中,能绽放出一朵花。不要忘记这条道路。
所以不能有过多的欲望。在现世中不能拥有太多欲望。要知足,找到“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逆境中,也要绽放属于自己的花”的幸福之
道。
不是说所有客观条件都具备了,才能获得幸福。生在令人羡慕的环境中,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的人之中,也有许多内心空虚阴暗之人。
另一方面,在简朴的环境中,也有许多光芒四射的人。从佛教的教义看来,以那种光芒为目标,获得那种光芒是非常重要的。
即是说“周围的环境、或者自己到目前为止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心境,也许看似泥沼。但是让悟之花在那里绽放吧,哪怕就是小花也行”。
请不要成为现世的结果主义者,请不要陷入“只要现世好,就一切都好”的思维方式。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绽放属于自己的一朵花”也是对“人生是一册问题集”这句话的解答。我期望如此。
(再次扩展阅读,不喜勿看!)
五、 从黯淡中发现光明
从人生零的起点出发,即能进一步走向新的「价值发现」。
不应单纯地在学校与同学比较,或是走入社会后,只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利害关系,应该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当然,在这方面快慢的程度因
人而异,但是身为人势必会在某时某刻,直视自身的本质,或着说直视自身的「业」、自身本质性的问题。这时刻也许出现在二、三十岁,或
五、六十岁,任何人都得直视今世的自身课题,毫无例外。
这个人生课题,或许是疾病,或许是事业上的失败和挫折,或许是与自己的亲身骨肉死别,又或许是离婚等等,但这些必定都是修行的课题,
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时刻,真实的自己便会赤裸裸地显露出来。
以自私自利的空想,把自己封闭于无菌状态的「安全地带」中,或许可以让环境和时代不变迁,但日后终究会透过他人的手或自己的手,或是
通过某种形式,将自己拉离这保护区,进而不得不正视自己,甚至产生嫌弃之感。毕竟,人生中不仅有成功和欢喜,还包含着悲伤和痛苦。
其实,在痛苦中,寓意着人生中有砚石;在悲伤中,隐藏着向他人施爱的萌芽。请务必认清,世间的事物、事态,虽然形形色色,其中却巧妙
地显现佛的慈悲。
心胸宽阔的人,在充满喜悦的人生中,追求更高超的悟境,得到成长和发展。尽管是对此不能觉醒的人,或是不遇到根本问题不能觉悟的人,
这本质性的问题终究会摆在面前,出现一个让自己与真理结识的机会。
我曾讲述过:「与真理的相遇,是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心灵喜悦。人的真正价值并非取决于拥有物质的多寡,也不是来自于世俗评价的估量。人
的真正价值,是取决于每个人于人生中能够发现的真理质量所决定,是由真理发现的深度和光明度所决定。」总而言之,在人生中无数的转折
点上,能够发现什么本质性的真理,到达何种深奥的境地,感受到怎样的光芒,才是关键所在。
至于,自己曾经处过何种环境、受过何种经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那种处境下,放射了多少光芒。
或许,有人自认为身处不幸,或者背负着肉体的障碍,但我要问这些人:「你在这种条件之下,是否能绽放光明?」
萤火虫发出的光芒在白昼难以显现,可是随着日落便会渐渐散发光亮,在夜幕降临时就会闪耀烨烨光芒。人生之中,当然会有阴暗的时刻,但
这阴暗越深沈,光明就越显明亮。若你自感人生黯淡无光,就更应该设法点燃新的人生灯火,点燃希望的灯火,追求觉悟的光明。
对此若能做到,你就会真正感受到光明的强度,除了自己能确认到这光芒外,他人亦会有所发现。并且我相信,在你回顾过往时,还能泰然自
若地说:「自己已经尽了自己应做的努力」。
(若信此言,请帮忙传播!必有好报!(“传播此言,必有好报”的理论基础是:在网上搜索《卫仲达的故事》))
(备注:以上内容的主要内容是由一个日本人写的。如果不喜欢日本人写的书的话,可以在网上搜索“上官玉华《阴律无情》”)
第一章 稍微放松一下心情
1 运气不佳时,能自我振作的思考方法
2 稍微动动脑,让消沉的心情愉快起来
3 一笑现后光
4「杞人忧天的外星人」一则不好笑的故事
5 偶尔称赞一下自己吧!
第二章 为了获得幸福的恋爱和结婚
6 真的有「命运的红线」
7 要是本命的「红线」断了怎么办?
8「结婚对象」与「狗尾巴」的关系
9 遇见理想男性的秘诀?
10 如何让喜欢的人对自己说:「我们结婚吧!」
第三章 成为一个能唤来成功的人
11 是否以一副「景气萧条的脸色」在工作?
12 痛苦之时,勉励自己的「光明话语」
13 十分钟的「咖啡时间」,会让工作效率倍增
14 将成功吸引而来的「念力」
15 献给头脑聪明却无法成功的你
第四章 改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16 不要认为自己是孤独的存在
17 与总是合不来的人相处的方法
18 如何与脸皮厚的人交往?
19 虽竭尽全力,却仍未能守信时该怎么办?
20 送给真想变得更温和的你
第五章 从今天开始向前迈出一步
21 人生是「自我发现之旅」
22 以「进步一成」为目标
第六章 家庭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看到新的自己
23 让家庭幸福的最佳快捷方式
24 用言语表达感谢
25 结婚、变老,看看伴侣的身影……
26 孩子选择父母而生
27 长大后才显现的幼时心灵创伤
28 当妻子一方比较强势时
29 婆媳之间无法切断的深厚之缘
30 觉得「糟糕!完了!」时的脱困法
31 有些话讲出来只需一瞬间,但效果竟能持续十几年
32 夫妻之缘、亲子之缘的灵性真相
第七章 一学就会的愉快课程──幸福日盛一日
33 首先试着「在心中」赞美对方──不可思议地对方就会开始自
我反省
34「聆听」的奇效
35 稍微表现一下「小鸟依人」
36 让没出息的丈夫斗志昂扬的方法
37 伴侣忽然敞开心扉之时
38 想说「气话」时,一下子忍住的秘诀
39 努力在家里发现快乐
40 保持头脑清醒!在家里也能做的头脑训练
第八章 未雨绸缪的智慧──家庭的不幸离你远去
41 家庭失和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九在于「恶灵作祟」
42 孩子反抗父母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43 女儿嫁不出去的原因其实在父母?
44 这么做,就可以当一对幸福的中老年夫妻
45 憎恨之心也可能成为病因
46 男人出轨时的潜在法则
47 试着削减家庭的花费
48 对他人生气不已时
第九章 家庭是幸福的源泉──其影响遍及职场和社会
49 家庭关系是现实社会的缩影
50 工作能力与个人问题间不可思议的关系
51 点亮家庭的光明
52 幸福的家庭从你的温和态度开始
(若信此言,请帮忙传播!必有好报!)
九、 人生的分水岭
在先前「心的修行」一节中,我举了林肯的例子,大家应该都概略知道了林肯的人生事业。
迄今为止,历任美国总统有几十位,为什么林肯受到世界各地的人如此敬爱呢?我认为这并非导因于他的功绩。
在历史上,有不少创建了类似林肯的功绩的人。领导了战争、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国家,单从事业上来看,世界各国都有这样的军政英雄。林
肯之所以非凡,正是出自于他「对人不抱恶意」。
我在美国进修时曾读过林肯的自传,书名是《With malice toward none》(对人不抱恶意)。其实,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林肯的书,因为在
美国历史上,除了林肯之外,没有人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
以「对任何人不抱恶意」为信条,努力生活、实践是难能可贵的,具有无比珍贵的价值。这既简单又理所当然的事,却是难以做到,然而,林
肯履行实践了。
也许有人认为,林肯原本就是对任何人不抱恶意的稳重之人,其实不然。在自传中,林肯记述自己年轻时是个争强好斗的人,总是给人最辛辣
的批评,在担任律师时也多是不留情面地攻诘他人。
有一次,由于对人过于苛刻迫使对方宣布与他决斗。这个决斗在荒原上展开,两方各持手枪背对背地走向两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间人出
面调停,林肯才保全了生命。或许处于紧迫关头下的林肯,也吓出了一身冷汗,不管如何,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待人过于尖酸刻薄的后果。
从此,林肯的人生有了转变,他下定决心:「批评他人很容易,对任何人不抱恶意,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自己在选择人生时,应该选择这困
难的道路。」
挑人毛病、向人发泄怒气很容易,但抱以宽阔的心胸升华、时时温柔体贴就非常困难,这终归是伟大与平庸的分歧点。
在决斗之前的林肯,是一位出身贫困、刻苦学习的律师,或者可以说是个政治家,然而,这著名的决斗事件使林肯大大转变,他决心不再对人
抱有恶意,并彻底地实践,所以留下了:「弃恶取爱」、「若不愿受裁就不要裁人」的座右铭。
在南北战争中,林肯听到周遭的人批评南方人时,一定会说:「如果换个位置,说不定你也与南方的人一样,批评的话要适可而止。」这是出
自指挥南北统一战争的统帅口中之言,这也是林肯非凡之处。
世间的事情,可以用世间的方法解决,但若能真正区分世间的正邪,或许就能轻易认清不正确的一面。然而,林肯知道在此之上,还有包容这
一切的力量存在,包容了善与恶的更高境界。
任何人都毫无例外,即使是个从不惹事生非的人,也多少会在工作上出错。也许,不得不指责出错的人,但这不单是简单地发泄怒气而已,是
必须在理解对方立场、了解人性本善之情况下,在工作上提出恰当的指正。这两种方法看似乎相同,但内涵却有极大的差异,每个人都应该注
意到其中差异,因为这是人生的分水岭。
十、 无偿的爱
人生从零的起点出发后,得到众人的恩与爱,但对此却常常忘记。所以,不论处于何种环境,都应该尽力磨练己心,持之以恒就能够成为伟大
之人,这就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今后做出怎样的抉择,以及抱负着什么愿望」当然,许多过往时光已消逝,但是今后如何抉择?思考什么?采取什么行
动?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些都是至关重大的,若忽视了这一点,只是空有今日则毫无价值。
人生从零的起点出发,接受着众人的恩惠,是忿忿不满于这赐予的环境,还是怀着感谢之心回报社会,这两者间的选择,即是人生中的「考验
」。这个具有人生意义的考验,时时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抉择,到底要感谢报恩,还是要心怀不满地生活,或许对于现在的生活与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差异,但是在心态和心境上,终究会产生巨
大的影响。实际上,在相同的环境中保持何种心态,是人心中决定幸与不幸的关键。
因此,考虑「幸福的原点」在何处时,就不能否定:对外部环境和对他人应有的态度,是由自身的心态、对人事物的设定和探讨方法所决定。
我在《光明生活的方法》一书中曾写到:「自由地改变他人的感情和心,是很难做到的,虽然可以对他人施加某种影响,却不能改变他人的自
由意志。」这个自由意志,是如此的坚固和受到保护。
不过,根据这相同的理论,我们自己亦能够百分之百地的改变自己的想法。如果说只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改变,表示我们无法负担自己人生的全
部责任,但事实上,自身的心态是能够百分之百地自由掌控。这是伟大的福音,每个人手中都被赐予这样的方向盘,可以任意自由地掌握方向
,如何行使这被赐予的自由,即产生了所有的的责任。
首先,我提议从施爱做起,因为无论自己有无发现,自己都是不间断地接受着他人给予的恩惠。因此,必须要有所回报,每个人都要学习「报
恩」。
爱即是恩惠,爱即是善的恩惠,爱即是对他人勉励的力量,爱即是在人生路上给予有缘相会的人勇气、力量和希望。
在「幸福科学」的教义中,爱的思想方法是核心之一,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爱即是佛心」。迄今,大多数人是从「夺爱」或「获取爱」的观点
,认识「爱」的。
在这方面,女性尤为明显。请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用「获取」或求得施舍的观点,理解「爱」的呢?只要不改变这个观点,在真实的意义上,
就无法拥有安然自得的心态。请再三深思。
只要仔细回想便不难发现,自己想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无以数计,但自己施予他人的究竟又有多少呢?
如果把「得到了多少爱」与「施予了多少爱」,做成一张借贷对照表互做比较,就可以清楚明白,自己得到的是何等之多,而施予他人的是如
此之少。对于这个事实,必须要时时刻刻做反省。
大多数的人只要写一张爱的借贷对照表,便不难发现,自己施予他人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甚至不曾真正的施爱。我想,多数的人会同意这样的
说法。
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施爱」只是为了束缚他人的心,就不能说是「施爱」,这个观点切不可忘记。
父母对子女的爱,常会有此现象,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如此关爱、苦心养育,却得不到孝敬」、「长大后不照顾自己的父母,简直是大逆
不道」、「为了孩子,在生活上和教育上费尽心思,可是孩子长大之后,却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内心感到愤慨不已,而这不满经常成为问题
。不妨认真想一想,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施爱」?
在谋求回报的同时,爱即死了。把对方视为手中之物,犹如宠爱笼中的珍禽一般的话,即不是施爱。在这个关键上常会出现误解,其实,要求
回报就是在做利益交换,与进行买卖相同,千万不可以此观点认识「爱」。
真正的爱不求回报,是一片赤诚地施予,但其中若无伴随欢喜之感,也称不上是真实的爱。
即使是从「施爱」的观点出发,多数的人还是想去束缚人,这是现代人的特征之一。其实,这种「束缚」并不是爱对方,而是把他人当作俘虏
,想要对方听令行事,这多属于自私欲,千万要引以为戒,特别当心。
自己是否把孩子当作俘虏呢?是否把妻子或丈夫当作俘虏呢?是否束缚着自己的恋人呢?自认为爱护部下,但实际上是不是任意摆布他人呢?
对此应该要深深回顾反省。
相信对方的善良心性,使对方完全自由解放,才是爱的表现。不可忘记这个观点,希望各位能够重新省视自己对爱的看法。
透过这样的思考,即能了解到「施爱」与「慈悲」同义,如同佛心、如同「无偿的爱」。
十一、何处是幸福的原点
幸福的原点在于:「将己心以空为观,将爱奉献给他人、社会之上」。
这如同蜡烛之焰,只要点燃一根,便能燃成千万。难道不是如此吗?点燃这烛火,手持这火种,去点燃成千上万的蜡烛!
施爱的根本正是如此。自己闪光之因,即可能形成一片光明之果,爱是随着施予和奉献的增加而增加,犹如爱的烛火一样,有增无减。千万不
要忘记这个观点,我们的生活要像最初的火炬,或是像烛火一样燃烧。
这就是自身的幸福,同时也会成为他人的幸福,让这个真理刻骨铭心,即是「幸福科学」教义的原点。
(若信此言,请帮忙传播!必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