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质不同: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2、方法不同:强化法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渐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手段。
强化方式:
1、连续强化:当个体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出现,就予以强化。
2、间歇强化:是一种偶然的,并不是在每次行为出现都给予强化。能顾巩固和建立所需要的目标行为。
扩展资料:
强化法实施步骤:
1、治疗前,首先了解病史,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基准线。被选出的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观察与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反复进行强化。
2、选择有效增强物。如消费性增强物、活动性增强物、操作性增强物、拥有性增强物、社会性增强物等。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达到确实有效的强化与矫正目的。
3、拟订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病儿的积极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的行为,还应包括采用何种治疗形式和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物等。根据情况变化,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
4、治疗过程中,每当目标行为出现,应立即给予增强物,不能延搁时间并向病儿讲清楚被强化的具体行为,使之明确今后该怎么做。
5、一旦目标行为多次按期望的频率发生时,应当逐渐消除可见的增强物,而以社会性增强物及间歇性强化的方法,继续维持。以防止出现强化物的饱厌情况。
6、治疗程序结束之后,周期性地对该行为作出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强化法
百度百科:行为塑造
性质不同:前者受强力影响,主体不被尊重;后者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发挥作用影响。
行为塑造法
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
强化法
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性质不同:前者受强力影响,主体不被尊重;后者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发挥作用影响。
行为塑造法
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
强化法
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扩展资料:
强化法(reinforcement methods)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强化类型
强化法建立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上,若一个行为得到奖赏,那么以后这个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得不到奖赏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可能会较少。强化主要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正强化是指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行为模式,采用奖励的办法,使这种行为模式反复出现;负强化是运用批评或指责方式去对待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出现;
惩罚是指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惩罚,以消除此行为;消退是指某种不良行为出现时,不予理解,让这种行为自行消退。
强化方式
1、连续强化:当个体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出现,就予以强化。
2、间歇强化:是一种偶然的,并不是在每次行为出现都给予强化。能顾巩固和建立所需要的目标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强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