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是非流动资产。
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扩展资料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而言:
⑴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⑵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非流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而言的一个概念,具有占用资金多、周转速度慢、变现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其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也有特殊的要求。
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由于该类资产占用的资金多、企业持有的时间长,会对企业相互联系的多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影响,故而,对它们的管理和会计处理,应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流动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企业并不是一定以赚取差价为主要的目的,也可以是对被投资单位实施一定的计划性投资或利用较为宽裕的剩余资金,进行较长期的投资,没有短期内回收的计划,但也没有确定较为明确的固定回收日期。它也可能是对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的投资。所以列为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扩展资料:
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区别:
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一定量的资产,而这些资产还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种类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就是能不能在一定的周期内把资产转变为流动的资金使用,对于这个周期一般都是在1年之内。
非流动资产就是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用资金,例如有企业的长期设备,减值物等等;相反来说,流动资产就是能在一年内转化成资金,其例子有,企业的现有或在银行的资金、商业中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还包括商品的存货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流动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非流动资产。
二、说明:
1、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列在非流动资产项目中的第一项。
2、《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中指出: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划分。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这主要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需要指出的是,变现一般针对应收账款等而言,指将资产变为现金;出售一般针对产品等存货而言;耗用一般指将存货(如原材料)转变成另一种形态(如产成品)。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比如一些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划分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但是,并非所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均为流动资产,比如自资产负债表日起超过12 个月到期且预期持有超过12 个月的衍生工具应当划分为非流动资产或非流动负债。
(3)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4)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本准则规定,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但这些金融资产没有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
也就是说管理层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不打算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中变现或出售,但也没有明确持有至到期。并非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所以不符合流动资产的条件。故归类为非流动资产。但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不准备长期持有至到期,也有可能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出售,其列报位置在非流动资产的前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企业并不是一定以赚取差价为主要的目的,也可能是对被投资单位实施一定的计划性投资或利用较为宽裕的剩余资金,进行较长期的投资,没有短期内回收的计划,但也没有确定较为明确的固定回收日期。它也可能是对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的投资。所以列为非流动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联系
1、主要表现形式相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其典型的表现形式为在活跃的证券市场上购入债券和股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内容也是债券和股票。企业购人的一项证券或股票,既可以被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以被分类为可供售金融资产。对于两类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划分,不是根据内容。而是根据管理者的意图,这与传统的其他资产的分类有着本质区别。例如,存货与同定资产的区分,其各自的典型表现形式材料和机器设备完全有着不同的内容。而被视为着二者分类依据的管理者意图,也并不具有显性特征,难以标志化。因此,在实务中从事具体核算而非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对于有着同样内容的两类金融资产,难免张冠李戴。
2、采用计量模式相同
不论哪种资产,其初始入账成本即为其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取得的成本。即对于资产的出售计量,是采用市价。关于后续计量.则根据资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对于金融工具.IAS32号及IAS32号要求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2006年FASB也同意企业可以选择公允市扬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进行报告。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债券与股票,通常具有活跃的市场。其公允价值表现为市场价格,可以从证券市场取得可靠的公允价值。因此,其计量模式为“市价一 市价”模式,区别于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的“市价一成本”计量模式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市价一权益法”模式。因此.企业购入的一项其他企业的投资,无论其分类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其公允价值.即市场价值与购入成本发生了变动,都应该将其账面价值调整到当日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一。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差别
1、管理层持有意图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就在于管理层对二者的不同持有意图进而由此决定的不同的周转周期。交易性证券是为了出售而购入的,管理层的持有意图不是长期持有,更谈不上持有至到期,而在于近期脱手,目的的在于利用价差赚取交易收益,周转速度快。相反,管理层对于可供出售证券。则不准备积极地进行交易,而是准备持有一段时间.以取得资本利得和股利收入,但是也不排除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出售。由此可见,管理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是明确的,即近期出售,赚取交易收益.行交易的积极性较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则模棱两可,具有可售和持有一段时间的可选择性,不具有积极交易的意图
2、确定分类方式不同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是直接的,即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务性和权益性证券,通常是以赚取价差取得收益为日的。而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不是直接给出的,如“企业没有将其划分为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则应该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 由此,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可以理解成是通过间接的排除法,即对于一项投资,先根据直接定义判断它是满足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都不符合,最后再放到可供售金融资产类别中。也就是说,那些没有明确意图的债券和股票投资。管理者既没有近期出售意图,也没有持有至到期或长期持有,即可放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中。因此,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定是直接的、主动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定则是间接的,被动的,是因为不满足其他分类而形成的分类。
3、列报类别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是为了在近期内出售获得收益的,而不是长期持有,其持有期间是短期的。在我国采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列报方式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周转速度快,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排列顺序位于货币资金之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不具有明确的短期出售意图.旨在通过持有而不是交易取得未实现持有利得。其持有期间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通常会超过一个会计期间,我国会计准则将之归类为非流动资产。但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不准备长期持有至到期,而且还可能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出售,其列报位置在非流动资产的前列。
4、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对于公允价值变动部分的会计处理,却是完全不同的,由此产生的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不相同,这也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最显著的差别之一。在会计期末,当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到资产负债表日的市价时,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营业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利润表中的利得项目进行列报的.包含在企业净利润中。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则作为未实现持有利得处理,以“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列报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其实质是一项其他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