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一种责任的缺失
伴随着社会功能的细化,教育也越来越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由于中国社会中,家庭教育的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加上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教育也呈现出了功利性的色彩。在有些地方,个别老师为了能够让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绩好、班风好,在背地里“动员”所谓的某些“问题学生”分流,转学。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内心里就会有种隐隐的痛。作为一个摆渡者的老师,怎么可以放弃成长中的学生呢?放弃了学生,不是把学生推下我们摆渡的船吗?这样,给成长中的学生埋下了“恨”的种子。当然,这个结果的产生也与其家庭教育的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今中国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多是爱的多溺爱,锻炼的少。孩子的道德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琐碎而没有形成一个阶梯性的体系的。所以, 我认为,首先家长要有一套良好的可行的道德标准,在一段时间里,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慢慢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首先要做到尽职尽责,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教育引导孩子,那样,才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从教师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师就更要懂得去尊重孩子,懂得去用心爱孩子。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的那样:“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亦即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然而,如果一个老师决定用某些冷暴力,甚至是放弃的一种方式来对待面前的孩子时,又怎样做到尊重孩子,用心爱孩子呢?
我相信,一个有着极强责任感的老师,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所谓的“问题学生”的。他只会在孩子原来的基础上,寻找到孩子身上的某些有价值的,可以挖掘的潜质,帮助孩子寻找自信,获得成长的快乐。
其实,一个孩子可以学习不好,也可以出现各种错误,但作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就是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成长的信念。因为,一个拥有执著信念的人,他的人生将永远没有终点,他将永远都是自在一个准备随时起航的行者!
让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老师,也都拥有一个执著而坚定的信心,用心教育每个成长中的孩子吧!
可以具体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