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的学说更有用?

2025-04-13 10:42: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因为不能处理现实问题,——尤其是现实的政治问题。中国哲学的大流往往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而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一以贯之的学说,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所以才有后来讨论“中国有没有哲学”这么个问题。而且,中国哲学不是没有思辨,只是不停留在纯思辨。你可以看看宋明理学,尤其是朱熹和别人的书信,他们为了一个“已发未发”问题、“格物”问题,能争上数些年。中国哲学不是没有逻辑的,只是我们大多说“中国哲学”,普通人的观念多停留在“先秦诸子”上说,先秦诸子要考虑历史条件,包括纸张不发达等等。先秦的稷下学宫就发展了众多的思辨,也成为了全国学术中心。包括后来都黄老之学,综合了道法术思想,等等等等。总的说,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讨论中,更多的从提及天,转而讨论天和人的关系,最终目的是落实到社会的人,而不是西方哲学更多讨论天。还有一个补充,中国哲学更多是构建一种未来社会的理想形式,而不是西方哲学更多肯定现实社会的合理存

回答2: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庄子出身低贱,生活贫穷、环境困顿,但他却倡导鄙弃荣华富贵、看淡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实际上庄子学说在精神上的独立、自由精神,是具有非常崇高的积极意义和完美的价值的。

人的一生,怎样才能快乐幸福?庄子的学说告诉我们,不在荣华,不依富贵。取于独立,矗在自由。

若没有独立和自由,则威武但惧权贵,虽富足而畏荣华。则终不能畅所言,穷所思、极所欲。

鸟不能临风,鱼不可及越浪,虎不能飞跃,龙不可潜行。

圣贤不可梦蝶,农翁不见丰收。

故学者最高境界就是独立和自由。

这就是庄子的无为,这就是圣贤的幸福。这就是庄子学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