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地史时期内,先后出现众多的生物种类,它们的演化速度、分布范围、生存数量、保存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因而其地层学意义自然不同。同时,随着地质时代的演进,地区和环境的差异,地层中所保存化石的特征常有明显变化。根据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如下生物地层学方法。
1.化石对比法
同一地区不同层位的岩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利用这些化石可以把不同时期的岩层区分开。不同地区含有相同化石的岩层,其形成年代大体一致,利用化石可以将不同地区按“时间”进行对比。这为地层学中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标准化石法
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同一岩层中往往含有多种化石。古生物学家将其中生存时间短,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利用这些标准化石可以对比地层,确定其相对年代。生物生存时间短,表明其演化迅速,这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垂向分布局限,时间标志明显,便于较精确地划分地层,如
3.化石组合法
在缺乏最典型、最精确的标准化石时,多门类的生物群(共生组合)可以提供大致相近的综合的地层信息。即使存在标准化石的情况下,综合分析生物群全貌,也能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的信息。这就是生物组合法。利用化石群或化石共生组合来确定地层层位的方法比较简便,已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