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锂电池的电量保持在40%~60%最有益于电池请阐明具体原因

2025-04-15 03:49: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电量保持在40%-60%之间指的是储存性能。

锂离子电池一般出厂容量在50%左右,这是电池厂经过了实验验证了的最好的储存容量。

决定这个容量主要源自几个因素考虑:
1、锂离子电池本身有自放电,如果不带电,其自放电会导致电池过放,从而使锂离子化学活性钝化,降低恢复容量;
2、锂离子电池如果带100%的电量出货,则会给运输过程及储存过程增加风险,因为满电的状态锂离子是最活跃的,安全隐患也最大;
3、根据大部分电池厂的实测数据:带50%带电量出货,能保证其存放一年时间,电压还在3.2V以上,恢复容量还在98%以上。

以上只针对储存,使用就可以随用随充。

像楼上说的,浅充浅放(比如充满后用了10%的电量又充满)肯定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有好处。但是会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所以一般数码产品无浅充浅放要求。只对一些备用电源产品才要求浅充浅放,以增加使用寿命。

回答2:

锂电池 现在市场上使用内置锂电的MP3非常多,因为不用更换电池,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比较方便的。但是问题也同样明显,那就是锂电池的寿命问题。锂电池和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都不一样,他不存在记忆性,比镍氢的记忆性还要低,不过它的充电次数是我们最头疼的,锂电池的寿命,与其充电周期的完成次数有关,什么是充电周期呢??我们拿600毫安的电池举例,就是累计充电600毫安再用掉600毫安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充电周期意味着电池的所有电量由满用到空,再由空充到满的过程。有这样一个例子“600毫安的锂电池,你第一次由0毫安充到了400毫安,用啊用啊用了N毫安;然后你又充了150毫安,再用了N毫安;最后再充100毫安,当最后一次充到50毫安的时候,这块电池的一个充电周期就到了。(400+150+50=600)“引用的是一篇文章里的。每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电量就会减少一点,锂电的寿命一般为300-500个充电周期。 事实上,浅放浅充对于锂电更有益处,只有在产品的电源模块为锂电做校准时,才有深放深充的必要。所以,使用锂电供电的产品不必拘泥于过程,一切以方便为先,随时充电,不必担心影响寿命。 那么我们如何来正确的使用电池哪???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电池闲置不用这样对电池是一个极大的摧残,锂电池很难保存电解液,而且一旦电解液凝固便不能再次激活(无论充电多久), 我在微型计算机上看到这样的一个表格 存储温度 40%的充电状态 100%的充电状态 0 98%(一年后) 94%(一年后) 25 96%(一年后) 80%(一年后) 40 85%(一年后) 65%(一年后) 60 75%(一年后) 60%(一年后) 可以看出如果保存之前充电的电量越小,温度越低容量丧失的越慢。所以,锂电池要放在阴凉的地方尽量带电状态,不要太满了保存。 下面我在引用另一篇文章的 “而深充放能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容量吗?专家明确地告诉我,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甚至说,所谓使用前三次全充放的“激活”,在他们两位博士的知识里,也想不通这有什么必要。然而为什么很多人深充放以后 Battery Information 里标示容量会发生改变呢 ? 后面将会提到。 锂离子电池一般都带有管理芯片和充电控制芯片。其中管理芯片中有一系列的寄存器,存有容量、温度、 ID 、充电状态、放电次数等数值。这些数值在使用中会逐渐变化。我个人认为,使用说明中的“使用一个月左右应该全充放一次”的做法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修正这些寄存器里不当的值,使得电池的充电控制和标称容量吻合电池的实际情况。 充电控制芯片主要控制电池的充电过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恒流快充阶段(电池指示灯呈黄色时)和恒压电流递减阶段 ( 电池指示灯呈绿色闪烁。恒流快充阶段,电池电压逐步升高到电池的标准电压,随后在控制芯片下转入恒压阶段,电压不再升高以确保不会过充,电流则随着电池电量的上升逐步减弱到 0 ,而最终完成充电。 电量统计芯片通过记录放电曲线(电压,电流,时间)可以抽样计算出电池的电量,这就是我们在 Battery Information 里读到的 wh. 值。而锂离子电池在多次使用后,放电曲线是会改变的,如果芯片一直没有机会再次读出完整的一个放电曲线,其计算出来的电量也就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需要深充放来校准电池的芯片。“ 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我的手机 一块电池新的曾经放了半年一直没用,也没充电,就放在书桌里了,可是再拿出来用连当初一半的电力都达不到。

回答3:

锂电?保持电量充足

回答4:

电流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