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

2024-11-17 21:27: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暂时性差异的会计与税收处理之不同 1.预提的产品维修费
会计:当期计入损益
税收: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2.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以公允价值计量
税收:以实际成本计量
3.筹建期的开办费
会计:开始经营生产后一次性计入损益
税收:开始经营后5年内分期计入损益
4.超标的广告费
会计:销售费用
税收:符合条件的以后可抵扣
5.权益法核算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
会计:当期计入损益
税收:未收到股利期间,不确认为收益;实际收到期间,若被投企业小于投资企业所得税率则补税.
6.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
会计: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的支出资本化
税收:企业发生的研究与开支出可税前扣除.
7.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会计:不要求摊销,在期末应进行减值测试
税收:按成本在一定期间内摊销,无期限的,应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8.计提减值准备(可抵的坏账准备除外)的各资产
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
税收:按历史成本计量,待到资产处置时该计提的减值准备方可计入损益.
9.国债利息收入
会计:计入当期损益
税收:不计入应纳税所得

1.折旧方法
会计: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如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法,年数总和法
税收:除某些按照规定可加速折旧的情况外,基本上可税前扣除的是按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
2.折旧年限
会计:按准则规定折旧年限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的
税收:税法就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了规定
3.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计提当期就计入当期损益,发生实质性损失期间不影响该期间损益。
税收: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
4.固定资产的评估增值
(一般对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基本上被税法认可。)
会计:根据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增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后续计量也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进行。xuekuaiji.com
税收:税法上对此及后续期间按历史成本进行处理。
2007年12月21日,企业取得一项环保用固定资产,会计上采用平均年限法,税法规定可用加速折旧法
简单分析一下:
2008年12月31日,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该差异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另外,按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分析:
08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表明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高于按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该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未来期间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其成本为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除此之外发生的其他支出应予费用化计入损益
税收: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于当期税前扣除,并可按150%加计扣除。
2.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会计:不要求摊销,但持有期间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税收: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3.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计入当期损益
税收: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变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不会随减值准备的提取发生变化。
会计处理:于某一会计期末的的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
税法处理: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此相同。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而负债的计税基础则=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回答2:

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暂时性差异的列示

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会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者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课税金额或扣除金额。

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暂时性差异可分为时间性差异及其他暂时性差异两类。

前者是因收入或费用在会计上确认的期间瑕税法规定申报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后者则因其他原因而使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Deferred Income Tax ):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即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