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定义: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亦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 与“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容易影响水生生物从而造成环境灾害,并且它在水中可以残留数千年而不消失,即便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类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降解。首先,环境中已经存在大量的多氯联苯、双酚A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往往是疏水的,就是说它们不太容易溶解在水中,所以它们往往不能随着水流随意流动),一旦微塑料和这些污染物相遇,正好聚集形成一个有机污染球体。微塑料相当于成为污染物的坐骑,二者可以在环境中到处游荡。
微塑料这一概念是在2004发表的一篇Science的文章(Lost atSea:where is all the plastic?)中首次提出。且由于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微塑料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类:
初生微塑料是指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而排入水环境中的塑料颗粒工业产品,如化妆品等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
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