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指头一个老虎一个叉一个鸭打一成语

2025-04-14 01:34: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画虎类犬
huà hǔ lèi quǎn
[释义] 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语出] 清·李绿园《歧路灯》:“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
[正音] 类;不能读作“léi”。
[近义] 东施效颦 不伦不类 画虎不成
[反义] 神肖酷似
[用法] 含贬义。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兼语式。
[例句] 要想学到人家的好处;必须仔细研究、揣摩;好的极力学习;不好的情愿割爱;免得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
[成语故事]
  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有两个侄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他们俩平常喜欢议论他人的是非,因此,马援对他们很是担忧,于是写了一封信给他们。
  
  这封信的内容是:“我一生痛恨议论他人的长短,希望你们听到有人议论别人的过失,能够像听到议论自己父母那样,只可听,不可参与议论。
  
  我希望你们向龙伯高学习,他是一个厚道、谨慎、节俭、恭谦的人,他虽然职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们仿效他。
  
  而那位杜季良是个侠肝义胆的人,能够与人同甘共苦,无论人的好坏他都能与他们交朋友,我虽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们仿效他。
  
  如果你们向龙伯高学习,即使学不成,还尚且能成为一个谨慎之人,就像是刻一只天鹅不成,尚可成为一只鸭子(刻鹄类鹜);如果你们向杜季良学而学不成,就会成为一个轻浮浪荡者,这就好比画一只虎画不像,却画成一只狗了(画虎类犬)。”

为虎添翼
wèi hǔ tiān yì
[释义]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枭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为虎添翼乎?”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éi”。
[辨形] 翼;不能写作“义”。
[近义] 为虎傅翼 如虎添翼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即令牺牲波兰;亦徒然~;增加希特勒西进争夺的力量。

为虎傅翼
wèi hǔ fù yì
[释义]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语出] 《逸周书·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近义] 为虎作伥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如虎添翼
rú hǔ tiān yì
[释义] 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更加强大了。
[语出] 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那尤氏亦因没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个女儿教道;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
[正音] 添;不能读作“tián”。
[辨形] 翼;不能写作“冀”。
[近义] 锦上添花
[反义] 雪上加霜
[用法] 用作褒义。用于指得到人力的支持或物质方面的援助。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表示使强大的组织或个人的力量更加强大;“锦上添花”多表示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不涉及力量的大小;比~范围广。
[例句]
    ①企业和科研机构联手;新产品开发~。
    ②这支队伍本来就英勇善战。如今又更新了装备;简直是~。

[英译] like a tiger with wings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语出]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正音] 假;不能读作“jià”。
[辨形] 狐;不能写作“孤”;假;右边不能写作“段”。
[近义] 仗势欺人 狗仗人势
[反义] 独步天下 独擅胜场
[用法] 用作贬义。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去欺压或吓唬人。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②伪军~;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

[英译] The fox borows the tiger\'s fierceness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释义]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语出] 宋·苏轼《渔樵闲话》:“猎者曰:此伥鬼也;昔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éi”;伥;不能读作“chánɡ”或“chànɡ”。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 为虎添翼 助纣为虐
[反义] 为民除害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助纣为虐”都含有帮助坏人干坏事的意思。但~偏重在充当帮凶;“助纣为虐”偏重在干坏事。
[例句] 黄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最终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清算。
[英译] assist the evildoer
[成语故事]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