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下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025-04-14 09:37: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何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效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受到广大教师的眷注和青睐。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合作学习中出现了指导不到位、组织散乱、设置问题缺少研究价值、学生参与欠平衡等问题,致使合作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合作效率呢?
一、 明确一个前提--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构建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交流,是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也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中推崇“合作学习”正是因其具有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拓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等方面的优势,而要真正发挥这种优势,科学构建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
1、广泛参与,自由结合。构建学习小组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及个性差异,在教师指导下或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谁当表述员、谁当组织员、谁当记录员、谁当检查员。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以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长可由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二、夯实一个基础--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突出个体的作用,而个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良好学习习惯的“沉淀”积累上,所以,必须培养每个合作学习个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学会勇于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
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因此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积极参与。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对于这位“代言人”而言,他当然能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而对其他人来说,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对于教师,应热切关注整个学习活动,对谁已经发言了,谁还没有发言要心中有数。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回答,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使他们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以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成效。
三、提供一个保障--构建合适的合作学习环境
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良好和谐的环境,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学习、广泛交流,主动获取知识。
1、创造“爱心”的心理环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对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是主要的需要。小学生都是需要爱和尊重的,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一方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