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介绍
(一)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材料选用方面未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经常在施工材料方面选用价格低廉的不合格产品,比如选用收缩性较大的硅酸盐水泥、低标号水泥代替高标号水泥、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集料颗粒级配未达标等都将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而产生裂缝。
(二)水泥水化热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致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及后期降温而产生的温差变化,混凝土收缩量增大
而引发裂缝。
(三)温度和湿度产生的裂缝
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较大产生温度应力,当混凝土拉应力超过其抗裂能力时就会产生裂缝。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混凝土表面湿度不够,如高温天气施工,浇筑后的混凝土未进行及时的洒水提高表面湿度,水分蒸发过快也会产生裂缝。
(四)混凝土浇筑工艺产生的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不按规定规范施工也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混凝土振捣时间未达到设计要求,振捣密实性差,石子沉降砂浆浮在表面,砂浆收缩不均产生裂缝。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未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湿润,混凝土发生塑性收缩也会产生裂缝。
(五)养护不到位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减少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的产生。过早的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而过迟的养护,混凝土会因受日晒风吹令其表面游离水分过快蒸发,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的混凝土强度低无法抵抗收缩应力而产生裂缝。
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一)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1、粗、细集料选择。在选择粗、细集料时应选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粒径不超过5mm的河沙,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粗骨料应进行严
格的筛选,尽量使用外观圆润级配良好的砾石。
2、水泥的选择。尽可能选用收缩性小、和易性好、水热化低的硅酸盐水泥。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是按照一定比例掺和
火山灰、矿渣以及粉煤灰的复合型水泥。在水泥进场前应对水泥的品种、强度进行检查和试验。如果发现水泥的品种不符设计要求及规定,或者水泥出厂前存放时间过久出现受潮现象,应对其做取样检验,待各项性能指标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是方可使用。
3、混凝土强度的选择。根据建筑工程结构强度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一般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要求为270-450千克每立方米;如果有特殊的混凝土等级要求应经工程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论证后在更改混凝土强度等级,这是因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其脆性也越大。
(二)加强施工温度控制
施工温度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一般混凝土施工时温度差应控制在20-25℃范围内;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高温下施工应在施工点上方搭设遮阳棚等装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降温水管,避免混凝土内部水泥发生水化热热量大量集聚,收缩变大而产生裂缝。
(三)加强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应对浇筑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以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最大峰值、内部温差及降温速率等,并制定相应的温度技术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应选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方式,以便更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试验检测人员应随时对施工现场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进行检查。混凝土振捣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振捣顺序、振捣时间、振捣工具的选择等都应符合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12小时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并且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半个月,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作用,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