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大词典 》 梵语moha, mu^d!ha。又作痴。愚痴之意。为心所(心之作用)之名。谓愚昧无知,不明事理之精神作用。俱舍宗视为大烦恼地法之一,唯识宗则视为烦恼位心所之一。与‘无明’、‘无智’同。为三不善根(三种根本恶德,亦即三毒、三火)之一,六根本烦恼之一,十随眠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所依,三界系中,于四谛及修道中断之。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六载,痴有无智、无见、非现观、惛昧、愚痴、无明、黑暗等异名。又同论卷五十五谓随烦恼中,覆、诳、谄、惛沈、妄念、散乱、不正知等,皆以痴之一分为体;成唯识论卷六谓诸烦恼之生起必由痴,故痴必定与其余九根本烦恼相应。 反之,若心处于非痴之状态,或与痴相反之精神作用,称为无痴,乃三善根之一。俱舍宗不以其为独立之心所,唯识宗则以为善心所之一。成唯识论卷九谓菩萨之十地以及佛地,各有其应断之二种愚痴,合为二十二种愚痴,又称二十二愚。 【 痴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梵语慕何Moha,译言痴,又曰无明。心性暗昧,迷于事理也。一切之烦恼由之而起。三毒之一。唯识论六曰:‘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曰:‘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四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大乘义章五本曰:‘暗惑为痴。’ 【 痴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
愚痴,即邪见,是相对于正见而言的。
西方“七宗罪”与佛教“贪嗔痴感恩您对频道视频的观看,大家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哦!肯请各位师兄帮助推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