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鲁迅先生的对诸葛亮的评价

2024-11-18 05:08: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
(《三国演义》)想要显示刘备的仁慈敦厚却像伪装一般。鲁迅先生是说描写出来的刘备过于仁慈反倒像个伪君子了。
二、详解:
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这个评价,涉及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问题,是说《三国演义》在主要人物特别是在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创造上,采取了简单化和肤浅化的手法。 这种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后来文学评论家所说的“脸谱化”。一说这人好,那就没有不好的地方,一说这人坏,那就各个方面都坏。这样就脱离了生活,就谈不上真实,因为生活中的人不是这样的。 时至今日,有的小孩子看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或一场戏,还在问“谁是好人啊”,当然我们可以原谅。如果一个成年人特别是有点文化水平的人也去这样提出问题,就会被认为是一种幼稚、简单和肤浅。

回答2:

首先希望题主搞清楚一个最重要事情:
鲁迅评价的,并非是诸葛亮。
而是《三国演义》中对于小说人物诸葛亮的描写。

鲁迅评价的根本不是历史人物,而是评价的罗贯中的文笔。
“多智而近妖”,是鲁迅觉得罗贯中的描写方式,把人物写的很虚,很不实在。
而不是说诸葛亮是一个妖人。

鲁迅的这句话是对罗贯中文笔的评价,而不是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评价。
以上。

回答3:

三国演义是把各色人物都写的过犹不及,鲁迅只不过把从前人们明知而不说的,大胆的随随便便都说了。不过国人的文学接受习惯,对于古人这种过度的夸张,还颇能接受,明知是假也不要改的;但如果写一个近世的人物也这样,就觉着假的不能忍;这真是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