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2025-04-14 10:20: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切瓜分客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
牛头喜得生牛角;
于谦立即应对:
狗嘴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
三角如架鼓;
于谦随声就应:
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癸辛街(未完)

趣味对联欣赏 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言笑佛
在旧时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宣传,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桎梏。此联大声疾呼:“休言万般都是命。”明确指出:“事在人为”要自强不息。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我国是茶的故乡,人们自古就有饮的习俗,茶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之一。这里介绍几副回味无穷的茶馆回文联。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
何淡如的广东话对联:
有酒不妨邀月饮。
无钱何必食云吞。
四面云山谁作主?
一头雾水不知宗。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一副对联上联嵌入了一至十的数目字,下联却对以“五行”和“五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木金土属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以下这联以数字入句,独具雅趣,用以赞美教师,更别有韵味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老舍在1962年为自己写了一副春联,句为: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拼八凑文
先生一向主张:“作文章最忌七拼八凑,欲免此弊,必须卖尽力气。”此联正是对这种主张的凝练概括
周恩来总理精通文墨,诗才出众。12岁那年,周恩来去同学家玩。何的爷爷是位富有正义感,又很有学问的私塾先生。出了上句:
不为列强之奴仆。
周恩来深为老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便提笔写道:
誓做中华之主人。
何老先生眼含热泪,夸赞说:“周生年少而有大志,奇才,奇才!”
过年苦,年苦过,过苦年,年过苦,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书好,书好读,读好书,书读好,书田书舍子而孙
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和勉励自己和子孙通过读书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幸福。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式,起了极大的战斗作用。
三鸟害人鸦雀鸨
一群卖国鹿獐螬
鸦、雀、鸨是指鸦片、赌具麻雀、妓院老鸨;鹿、獐、螬指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
乾隆五十五年八月,正值乾隆八十大寿,纪晓岚为讨皇上欢心,撰联道: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昌期五十有五年。
上下联分别复叠六个“八”和“五”字,典丽浑成,贴切不移,实为巧思妙构。
有的对联,借助文字的拆分拼合或者重叠,能够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奇妙效果。
一副描写初见恋人情态的对联,颇为传神:
“一颗心,上上下下,忐忐忑忑;两只手,分分合合,掰掰搿搿 。”
济南趵突泉,有这样一副对联:形象地刻画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神韵,让人如临其景。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