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老子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 生平 老子的籍贯是楚国苦县(今安徽省毫州市涡阳)厉乡曲仁里,涡阳县境内仍有"太清宫"遗址。 曾经做周朝的守藏吏,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据说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后西出函关,不知所终,幸被关令尹喜叫住,留下千言《道德经》才放行。 主要成就 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2000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叫做《老子》。 道教中的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了仙道之祖。 道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表示了一种最高境界。 道是一种法则,包括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其含义的模糊,将"道"这个概念推向了神秘,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说。 中国古人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理,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 道理即然是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是事物的规律,因此,道是一切的本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要守地的法则,地要守天的法则,天要守道的法则,而只有道是自在的,本源的。 道也是道路的意思。是事物发展路径。路径是事物规律的外在体现。因此,道理与道 路就统一了。 回到老子开宗明意的 "道,可道,非常道",就可深一步理解:道是可以说明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道是不同寻常的,是重要的。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老子的原名叫李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他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后又为柱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晚年隐居于沛,躬耕授徒,讲德论道,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
他潜心研究各类经典,学识渊博,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他。后见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内乱迭起,遂归隐,骑着青牛西游去秦国,至函谷关时,为关令尹喜挽留。经尹喜再三劝说,将其道学观点进行总结,写出了五千言《道德经》,交于尹喜,以传后人。
老子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一书是当今除《圣经》外,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单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种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