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有哪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2024-11-16 05:22: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调音师》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电影,成为了2018年印度的票房黑马,在中国大陆上映后更是获得好评无数。这部电影的故事灵感来源于2010年的一部同名法国悬疑短片,该电影讲述了心怀梦想的调音师阿卡什为了获得更深的造诣而假扮盲人,却歪打成招成为了一场谋杀案的“目击者”,最终他不得不卷入一场污浊不清的漩涡中,无法救赎自己。该电影剧情紧凑,故事激荡起伏,情节反转不断,电影中呈现的“脑洞”和让人无法预测的“刺激剧情”使本片获得各界的一致好评。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猜不中结局,更无法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摸透导演的用意,还须观影结束后细细品味才能洞察一二。影片中耐人寻味的细节比比皆是,如果细细咀嚼,你会惊叹于导演灵感的迸发和巧妙地处理。

细节一:影片首尾呼应,暗藏玄机

电影伊始,一直被猎人追杀的盲兔子映入观众的眼帘,随后就是男主在窗边弹钢琴的场景,任谁都无法将其前后关联起来。但直到影片尾声又出现那只兔子时,观众似乎才嗅到了其中的深意。兔子是男主在异国他乡向自己的前女友苏菲叙述自己的遭遇时才出现的,在他的叙述中,如果没有那只盲兔子,西米的车一定撞向了他,而他或许是在临死之际被命运垂怜,被一只盲兔成功解救。当包括苏菲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此深信不疑时,阿卡什在影片末尾踢飞了一支横在路边的易拉罐,这惊掉下巴的一幕足以让人重新审视阿卡什向苏菲讲述的一切遭遇。

如果男主双目失明,他如何看到了易拉罐?他们告别时咖啡店服务员递来的兔头手杖,男主没有触摸就已确定是自己遗失的,这作何解释?男主已经失明,却在讲述遭遇时明确的知道是一只盲兔救了他,还将其做成护身盲杖?而那只盲兔子是如何准确的撞上了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后还安然无恙地逃离现场?导演特地运用这种首尾呼应的设计暗示观众,男主在对苏菲说谎,其实真正的结局或许就是西米被男主角和医生送上了飞机,成为了解救富豪女儿的肝脏移植对象,而男主也顺道摘下了西米的眼角膜,恢复了自己的视力,在欧洲完成了梦想.....又或许,真相还有待考证,人性的黑暗面还值得思考,但这些细思极恐的画面足以令人脊背发凉。

细节二:邻居小孩过于“机智”,暗指无良媒体

这个小男孩和阿卡什一样住在政府廉价租房里,从影片开始便给人留下机灵,调皮的印象。他用绳子绊倒阿卡什;在楼梯口偷看到阿卡什观察苏菲的相貌;在无意间察觉到男主不是盲人后,第一时间爬窗户偷拍视频,并尝试通过卖给他人来获取钱财,这些过于“机智”的做法本不是一个小孩该有的模样。最让人吃惊的是,当小男孩得知男主被西米毒瞎后,他若无其事的继续兜售偷拍视频,此时此刻,哪怕是一个孩子不应该先报警或者求助吗?一个得到政府帮助,享受社会福利的孩子却对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毫无怜悯之心,反而加以利用攻击,这不正是暗指那些在事件从中作梗,为了夺取大众眼球而忽略真相,散步谣言,麻痹观众的无良媒体吗?他们从不关心事实真相如何,只需空穴来凤的小道消息便足以转移公众注意力,甚至达到颠覆舆论的效果。

影片中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之处更是令人深思。苏菲早已怀疑阿卡什假装失明,还将他和西米“捉奸在床”,为何却在两年后继续深信他编织的谎言?男主亲眼目睹了西米的两次谋杀,却毫不犹豫地吃下了她递来的贡品,导致自己双目失明,这如何解释?影片尾声男主和医生开车行驶的那条路上神似肝脏的大树是否预示了真正的结局?片中的神来之笔“湿婆神”是否表达了作者孰善孰恶的终极之问?这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处理注定了它是一部伏笔暗涌,跌宕起伏的经典悬疑片。毫不夸张的说,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通透饱满,鲜明立体,其中信仰与背叛的对峙,善与恶的交织,彷徨与毅然的厮杀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部优秀的影片给观众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味和思考,这就是它的无价之处。

回答2:

反转剧情的那些细节

《调音师》这部悬疑片最让人惊叹的是以细节设置,来完成情节的各种反转。相对于为推动剧情服务的细节,我更惊叹于导演对于剧情反转细节的设计。这些细节不仅设置巧妙,而且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开头既有的画外音:喝杯咖啡吗?

奠定电影基调的同时,也为迷雾渐起做好了铺垫。 

当你坐在影院,黑幕揭开之前,未见其影,先闻其声。这一画外音到底是如何而来?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提点作用。为何喝咖啡?引人入境,引情入境。想一想,如果电影给你准备好一杯“咖啡”的时候,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迎接呢?好奇,愉悦,这个带点慵懒气息的问句,在观影之初就给了你一个松弛的心态。一个问句,给观众营造了一个舒适的观影心情与观影心态。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这一点做的太抓人了,太懂观众心理了。

先声夺人也就算了,惊喜的是,这一点还是一个“前后呼应”的题解。当剧情进行到结尾,观众才懂得这个问句,是男主向小女友讲述自己后半程故事的时候的起始语。正是这个问句的前后呼应,让整个故事最终变成了“男主讲述的一个故事”。正是这个前后呼应,增加了整部电影展示的故事的“虚假感”,从而让整个故事结尾更具有迷惑性,让这个开放性结局更耐人寻味了。 

二、瞎眼的兔子到底代表了谁? 

电影中出现的意象往往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兔子”让导演运用到了极致。

故事一开始就从一个逃杀的兔子开始了。猎人的喘息,猎枪的黑洞的枪口,慌不择路的兔子。当枪响之后,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结果,画面定格的是一只双眼一瞎一明的兔子。到底讲什么?故事开启就放了一堆烟雾。观众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在这部犯罪嫌疑片,兔子肯定代表着男主了,后面故事地讲述也不断验证着这个答案。

如果把这仅仅当成奠定电影基调的烟雾弹,也许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奇特的是,导演给了这个兔子很重要的“任务”。在男主故事讲述中,这个“兔子”成为了男主解脱困境的重要解扣听起来极其荒诞,但真假难辨。导演设置的“兔子”这个环扣,可以将剧情向两个方面延展,即男主的善良正义战胜了一切邪恶的美好结局,和男主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成就了罪恶。虚虚实实,更是将观众对于人性的思考推到了极致。

可能觉得这个故事荒诞的让观众感觉太缺少真实感了,导演再一次将兔子的烟雾弹发挥到极致。剧末男主再次假扮盲人的时候,手里盲杖上装饰了一个兔子头。这更加让观众明确了兔子的意向是男主,但是也让观众心里打鼓:男主这只兔子到底有没有逃脱黑黑地枪口呢?两种结果,两个结局,让剧情到此更加迷雾重重。

三、停止键:生命取决于肝脏 

停止键清晰划分了故事的虚实界限,成为迷雾溅起的起点。

电影黑幕开启,即给了一个大大的白字导语“生命取决于肝脏”。既不像谚语,也不是什么名言,让人不免疑问这是什么意思。

故事序幕一经拉开,就将观众推入了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近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这个故事都是“连续性”的,不曾有半点中断。但是“生命取决于肝脏”出现在贩卖黑器官的医生嘴里的时候,电影中断了。就像是电影开始之前,导演暗暗给了给了你一个停止键,当故事无意中触发时,高潮迭起的故事戛然而止。以一句话来作为停止键,然后将故事引向不同的结局,即捋顺了故事节奏,又明确的划分了虚实界限,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

四、踢走的易拉罐造成全局反转

一个易拉罐完成全局逆转,实在是令人称奇。

当故事即将结局,观众最为迷惑的就是,男主到底选择了那条路走。最直接的验证方法就是,男主是不是瞎子?!如果男主是瞎的,那人性里的正义与善良就是赢家;如果男主没瞎,那人性里的自私与罪恶就占了上风。

当小女子在伦敦见到小酒馆中开音乐会的男主的时候,他是盲瞎的。当小女友和男主喝咖啡的时候,他是盲瞎的。当故事中断的时候,男主换了一杯咖啡,继续讲述那个完美的结局,你依然会觉得他是瞎的。当男主和小女友分别的时候,他拿好兔头盲杖,带上盲镜,依然感觉他是瞎的。

当小女友向男主说,你应该要那个眼角膜的时候,观众才承认,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着恶,尤其是当这种恶建立在一个“活该”的基础上。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许你会把所有的词堆砌在男主身上:伟大、高尚、纯洁、善良……

当你在自我感动中,就要走远的时候。男主愤怒的用盲杖一下子踢走了脚下的易拉罐!!!!

他没瞎!!!!!!!

 一个易拉罐,带走了观众所有的“自以为是”!也让整个后半程的迷雾设置实现了全局反转。

 这部电影成功的不是导演对于细节的刻画,以及对于细节的精确研磨,而是让细节承担了重要“任务”,尤其这种四两拨千斤的任务,让观众不得不拍手叫好。

回答3:

改编自法国的经典悬疑小短片,法国短篇篇幅短,留下了更多的疑点和想象空间给观众。而印度电影在此基础上展开,结合了印度本国的国情以及印度电影经典的歌舞部分。前小半段一如印度电影以往的风格,载歌载舞,在轻松愉悦的电影氛围中度过。到了后大半段剧情峰回路转,导演在细节上也是下足功夫,大小情节之处,处处可见用心。

影片以一只半瞎的“兔子”开头,被猎人猎杀,纵观全片,到最后兔子救了男主阿卡什一命,以及阿卡什拐杖上的兔头标志,可见正是隐喻了兔子便是男主,一直在遭“猎杀”。此处猎人隐喻警长、寡妇西米和取肝脏的医生等人,弱小的半瞎兔子(即男主)被一路追杀。兔子救了男主,便意味着男主的自救。

从另一些细节上似乎也能推断出男主阿卡什在欧洲遇到了前女友苏菲,出于种种目的,依旧是在装瞎。细节一,当他握住苏菲的手,便猜到是苏菲。细节二,当店员拿出他的手杖问是否是他的时,阿卡什未经触摸便一口接下。所以在影片最后,男主精准地踢走了易拉罐,便不算什么反转了。前面的情节处处显示出男主依旧在前女友面前说谎。而最后踢走易拉罐时,男主的情绪明显带着一丝愤怒,也许是当苏菲提出让他拿走西米的眼角膜时,他心中最善良单纯美好的前女友,让他也看到了别人和自己人性中“恶”的一面,而心中郁闷失落。

那么男主到底有没有如自己像苏菲所说的,最后还是良心发现求医生放过西米呢?我认为是没有。从阿卡什在欧洲偶遇苏菲,讲述自己在卖肝脏的路上的遭遇来看,和前面显然是分成了两个部分。在阿卡什的回忆中,他们在那颗形似肝脏的车子下停了下来,才有了后面医生的被刺杀,西米遭遇车祸。但是影片的前面有一幕,阿卡什和医生显然是开过了那棵树去找买家交易。阿卡什还是爱着前女友,希望在她的心中依然留有一丝美好,从而编造了被一只兔子救了一命的故事,其实很有可能是男主的“自救”,毕竟兔子也是半瞎,跟男主被真正弄瞎之前的状态很像。

至于途中是如医生建议的,取走西米的肾脏分钱给阿卡什,还是阿卡什在路上杀了医生直接去找买家交易,换了眼角膜,从此在欧洲过上体面的生活,这又是另一个巨大的脑洞了。

为什么说阿卡什在途中杀了医生自己去交易也不无可能呢?男主阿卡什人性中还是有比较不善的一面体现出来的,他装瞎以获得便利(比如廉租房、别人的同情)。当目睹自己的“伯乐”被杀,他也体现出人性中好的一面,他也曾努力过,自动去警察局报警,然而却没想到查案的警长竟是谋杀犯。面对一次次的试探,西米弄瞎他的眼睛,警长的追杀和认为好心要救他的人竟然只是想卖他的肝脏。即便在最后,他依然选择相信西米,两个人互相自救,结果仍然是被辜负了。很难猜测在一系列的伤害和背叛之后男主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也许他再也不信别人了也为未可知。毕竟当时医生抽走了他和西米两个人的血样,谁是那个被选中的“幸运者”还难说。如果阿卡什人性中的“恶”被激发了出来,杀死医生自己去交易,也极有可能。

 由细节推动剧情,层层推进,引人深思。

印度电影这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得不佩服影片中对“人性”的描写。帮忙卖器官的夫妻,却是湿婆的忠实信徒,知道西米沾了那么多条人命,绑架了西米似乎也带着点“上帝视角”。男主阿卡什,更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大批人,有些圆滑,爱占小便宜,虚荣,但是面对大是大非依然存有善念。然而面对强权和自身利益损害,还是选择了屈服。还有住在平民窟的小孩,倒卖器官的医生...导演的批判无处不在。但在大方向上,依然保持着“恶有恶报”的主基调。司机、医生都死了,大婶失去了伴侣,而我们的男主阿卡什失去了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而这部片子在细节处理上,情节人物设置上,都太值得我们学习。

回答4:

西米为了检查男主是不是真的盲人上门去找男主。很多人都看到男主是吃了那个饼干导致了眼睛失明,但是没有人去纠结西米带来的毒药到底有没有毒。影片里也没有具体的交代,感觉是男主打翻马克杯之后这一段就算完结了,但是导演却给了猫咪一个喝牛奶的镜头。

在这之后男主就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保肾”的旅程,也没有再回到自己的家里,最后就再也没有了他和猫咪的镜头。如果说,猫是一直跟随着男主如同家人般的存在,那么后来为什么没有猫的镜头了呢?这里有一个大胆的猜测,猫咪也死了,西米带来的都是毒药。男主吃了供果会失明,喝了那杯咖啡可能会死。也就是说西米当着男主的面下毒并不是测试,是真正地在下毒。从这里也说明,男主一开始的表演是过关的,所以西米才会大胆下毒,只是她心思太过缜密才会在一开始给自己的行动上了双重保险。

男主被卖肾的那一段,没人知道男主是怎么去了医生那里。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之前警察一直在追杀男主,最后一个镜头也是给了警察和男主。这里很有可能就是警察把男主送到医生那里的,也说明警察其实和医生早有勾结,从另外一个角度也看到黑白两道倒卖器官的黑暗事实。

最后一段,关于著名男星死后遗产继承的问题。影片里只是说,在男星死后西米还是雇佣男主给继女教钢琴。这里西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视男主,但再有一个镜头里西米也说女儿很喜欢男主。那么问题来了,在男星和西米死后,大笔的遗产谁来继承?男主有没有可能,在女儿那里获得好处?毕竟在一开始的视频连线中,女儿并不买西米的账,也从来没有把她当家人看待。

还有最后那个关于兔子的故事,应该很多人都讲过了,我想说明的一点是这个梗在李安的少年派里面早就玩儿过了。大家按照少年派的逻辑去想一下,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回答5:

“反转,再反转,太刺激了,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将会是什么剧情!”这是与我一起观影的小伙伴在电影结束后说的第一句话。

不得不说,这部印度电影以法国的悬疑短片《调音师》为原型,又对此进行的一系列扩充填补和猜想,还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细节上的雕琢,反复琢磨后会有拨开云雾的惊叹之喜!

男主是真的瞎了吗?

仔细看影片,在告别前女友时,男主曾精准的且带有莫名情绪的踢走了路边的易拉罐。瞎了的男主是如何得知路边有易拉罐,又如何准确的“踢”呢?

在这之前,还有一丝细节隐隐透露出男主没有瞎,男主在与前女友热切交谈时,一位侍女曾询问男主,这根刻了一只兔头的拐杖是不是他的,注意看!男主是直接说是自己的,一般看不见事物,要确认的话,都会用手去触摸、去感受,以此来确认。但男主完全没有这些动作!

另外,为何男主是带着自身的情绪去踢的易拉罐呢?这与他和前女友的交谈离不开。苏菲听他讲述完他这刺激惊险的经历后,曾问他为何不听从医生的劝告,取下西米的眼角膜呢?在问完这句话时,男主稍微有些愣神,他在想什么呢?

男主坚持着正义,但最后却也背弃了他的信仰,就如苏菲所问一样,他其实眼睛是可以看见了,眼角膜从何而来?只能是西米的,也就是说,他最终还是杀了西米,夺取了她的眼角膜。

苏菲的问话,更多的像是“探测器”,击垮着男主那已经虚无缥缈的信仰,将人性中最冷漠、最黑暗的一面凸显出来。男主对自己信仰的崩塌,对人性的恶与善,对自己的“幸运存活”,所有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全部汇聚成那堪称经典的“一踢”。也踢碎了男主对自己编织的虚梦。

兔头拐杖

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了那只超现实主义的兔子,能够在电影的开头出现,且多角度的去展示这只瞎眼的兔子,这都意味着这不是一只普通的兔子。

在猎人在举起抢击杀这只瞎眼的兔子,屏幕黑下的一瞬间,我们可以听到汽车的刹车声以及碰撞的声音,从影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留下了困惑,直到结束才有所明白,原来这只兔子意外的救下了男主。

这只兔子也直到结尾才再次出现,它出现在男主的拐杖上!这里有两种解释。

一是男主对于兔子的感激,将兔子的形状刻在拐杖上,可以给予自己“幸运”,是一种信仰的象征。二是对苏菲的讲述,其实都是假的,这只是男主自己根据拐杖的样子所编剧的谎言,也许只是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平静,毕竟男主得到了西米的眼角膜,已经重获光明。

我本人也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解释,毕竟影片中的兔子只是一种超现实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