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穴位?

2025-04-13 11:57: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医认为经络,经络是人体全身气血运行的通络,经络与体表交会之处就是经穴所在。内脏若有疾病,在身体表面的相关部位就会有所表现,呈现出异状。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等。

《黄帝内经》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到现代已发展到361个穴名,670个穴位。经穴分布于十四经的循环路线上,所以与经脉的关系密切,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根据不同的经脉名称,可分为手太阴经穴、手阳明经穴、足阳明经穴、足太阴经穴、手少阴经穴、手太阳经穴、足太阳经穴、足少阴经穴、手厥阴经穴、手少阳经穴、足少阳经穴、足厥阴经穴、任脉穴、督脉穴。除任脉穴、督脉穴为单穴外,其余十二经脉上的经穴均为两侧各一。称为双穴。经穴具有一定的主治规律,每个经穴均可治疗其所在部位和相邻部位的疾病和症状。表里两经的经穴可相互治疗对应经脉的病症;手三阴经穴多治胸部病,足三阳经穴可治腹部病,手三阳经穴可治头面、五官病,足三阴经穴可治胸腹、背腰、头面、五官病。

以基本经穴卫中心,仔细查看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状态,才能真正找出患者的经穴。人体机能异常,就会反应在有关经穴上,因此经穴疗法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