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及其关系

2024-12-05 06:24: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是指预防性风险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救援制度,是商业银行为防范内部风险设置的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

目前,对商业银行如何设置“三道防线”,已无明确的监管要求。但是,经营管理中各项活动对既定目标的偏离和偏差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但可能形成风险、造成损失,还可能酿成刑事案件,甚至导致商业银行破产。

企业要做好风险管理,应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三道防线。对于集团公司,则应在三道防线的基础上,建立纵向的风险管理组织,形成风险管理组织网络

第一道防线:所有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其中,风险管理职能部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是第一道防线的核心。各部门一线员工是企业的窗口,也是最先与风险源接触的群体,在日常业务中负有及时识别、上报与初步管理风险的职责,是事前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这两个机构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而主要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与规划,并对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承担重大风险的核心管理与组织职责,是事中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这两个机构也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主要负责对第一及第二道防线部门的工作进行事后稽核、审计和监察等,

对企业内部控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对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审计、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信息系统有效性进行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是事后控制风险的关键,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企业高层管理者负有识别、分析、监视和管理企业重大风险的职责,同时统筹管理和监督三道防线的有效运行,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改进并立于三道防线之上的关键所在。



扩展资料:

无论是监管部门的规定,还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均将直接进行业务操作,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线岗位、机构作为内部控制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建立营业机构不同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形成由“自我约束”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作业偏差的“第一道防线”。例如临柜业务人员操作必须遵循的“会计凭证,严格审核”、“重要业务,授权控制”等操作原则。

由于委托代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一道防线”的自我约束和岗位制约可能因内部人的串通而流于形式。为此,各商业银行还设置了内控“第二道防线”。各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与“尽职监督”控制,是商业银行的“第二道防线”。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多元化和组织层级制的特点,各分支机构、部门的多元利益并存,更易出现因本位主义使经营管理活动偏离战略目标和整体目标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和尽职监督进行监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道防线

回答2:

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是指预防性风险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救援制度,是商业银行为防范内部风险设置的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

目前,对商业银行如何设置“三道防线”,已无明确的监管要求。但是,经营管理中各项活动对既定目标的偏离和偏差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但可能形成风险、造成损失,还可能酿成刑事案件,甚至导致商业银行破产。

实践中,各家商业银行基于对三道防线的不同理解,设置了不同的防线。由于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内部控制“防线”的设置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哪些环节偏差频率高、风险危害大就应该在哪里设置防线。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控制围绕着业务经营展开,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角度出发设置“三道防线”才能够最有效地防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和风险。

扩展资料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多元化和组织层级制的特点,各分支机构、部门的多元利益并存,更易出现因本位主义使经营管理活动偏离战略目标和整体目标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和尽职监督进行监督。

首先,根据《基本规范》设立的内控管理部门作为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推动和监督各职能部门尽职监督职责的履行。

第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商业银行的内设机构,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以使董事会和高管层把握银行整体的内部控制状况和高风险领域;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三,监察部门对各级机构及人员执行制度、廉洁自律、履职效能实施监察;保卫部门负责刑事案件的查处。以上部门共同实现对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事后监督、控制职责。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将内控管理部门的协调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再监督,连同监察部门、保卫部门履行的事后监督作为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商业银行“三道防线”作为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旨在纠正偏差、防控风险。商业银行要基业长青,必需立足长远,考量预期收益与当期成本,有目的、有重点的设置内控防线。

同时,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作用于业务流程的“三道防线”彼此不是孤立设置相互替代的,而是互为补充、相互强化的系统。必须发挥业务流程中三道防线的系统合力,形成纠错防弊的机制性保障,才能有效控制偏差和风险,进而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经营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道防线



回答3:

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是指预防性风险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救援制度,是商业银行为防范内部风险设置的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

目前,对商业银行如何设置“三道防线”,已无明确的监管要求。但是,经营管理中各项活动对既定目标的偏离和偏差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但可能形成风险、造成损失,还可能酿成刑事案件,甚至导致商业银行破产。

企业要做好风险管理,应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三道防线。对于集团公司,则应在三道防线的基础上,建立纵向的风险管理组织,形成风险管理组织网络

第一道防线:所有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其中,风险管理职能部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是第一道防线的核心。各部门一线员工是企业的窗口,也是最先与风险源接触的群体,在日常业务中负有及时识别、上报与初步管理风险的职责,是事前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这两个机构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而主要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与规划,并对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承担重大风险的核心管理与组织职责,是事中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这两个机构也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主要负责对第一及第二道防线部门的工作进行事后稽核、审计和监察等,

对企业内部控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对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审计、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信息系统有效性进行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是事后控制风险的关键,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企业高层管理者负有识别、分析、监视和管理企业重大风险的职责,同时统筹管理和监督三道防线的有效运行,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改进并立于三道防线之上的关键所在。



扩展资料:

无论是监管部门的规定,还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均将直接进行业务操作,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线岗位、机构作为内部控制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建立营业机构不同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形成由“自我约束”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作业偏差的“第一道防线”。例如临柜业务人员操作必须遵循的“会计凭证,严格审核”、“重要业务,授权控制”等操作原则。

由于委托代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一道防线”的自我约束和岗位制约可能因内部人的串通而流于形式。为此,各商业银行还设置了内控“第二道防线”。各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与“尽职监督”控制,是商业银行的“第二道防线”。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多元化和组织层级制的特点,各分支机构、部门的多元利益并存,更易出现因本位主义使经营管理活动偏离战略目标和整体目标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和尽职监督进行监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道防线

回答4:

企业要做好风险管理,应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三道防线。对于集团公司,则应在三道防线的基础上,建立纵向的风险管理组织,形成风险管理组织网络,具体内容见第6章内容。
第一道防线:所有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其中,风险管理职能部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是第一道防线的核心。各部门一线员工是企业的窗口,也是最先与风险源接触的群体,在日常业务中负有及时识别、上报与初步管理风险的职责,是事前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这两个机构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而主要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与规划,并对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承担重大风险的核心管理与组织职责,是事中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这两个机构也不直接参与企业任何经营业务,主要负责对第一及第二道防线部门的工作进行事后稽核、审计和监察等,对企业内部控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对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审计、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信息系统有效性进行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是事后控制风险的关键,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企业高层管理者负有识别、分析、监视和管理企业重大风险的职责,同时统筹管理和监督三道防线的有效运行,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改进并立于三道防线之上的关键所在。采纳控全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