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叶以前敦煌属沙州回鹘在沙州回鹘占据沙州时期,始终奉北宋为正统,使用宋朝年号,多次向宋廷入贡,不向西夏屈服。
乾道元年(1068),西夏第二次占领敦煌。以后归西夏。
敦煌的衰落(西夏——蒙元)
景佑三年,党项族攻占肃、瓜、沙等州。沙州回鹘在抵抗失利后率众撤离敦煌。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建立西夏。康定二年(1041),沙州回鹘率众进攻沙州;次年,攻克沙瓜二州。在沙州回鹘占据沙州时期,始终奉北宋为正统,使用宋朝年号,多次向宋廷入贡,不向西夏屈服。这一时期回鹘人虽为统治民族,但汉人仍占很大比例,再加上回鹘人民长期受汉族影响,故其政治制度、佛教艺术都是汉族和回鹘文化交融的结晶。
乾道元年(1068),西夏再克瓜沙,沙州回鹘政权灭亡。从此西夏加强了对沙州地区的控制。西夏的统治机构模仿北宋,故西夏统治时期敦煌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只是将瓜沙二州的统治中心从沙州移到了瓜州,州以下仍设县乡里等行政机构。终夏之世,对外战争频繁,沙州和西夏管辖的其他地区一样,徭役、兵役均十分繁重。敦煌作为西夏的西大门和与西域联系的关口,还担负着沉重的边防任务。而且,这一时期敦煌还曾发生几次严重的旱灾和蝗灾。长时期的动乱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敦煌地区的经济迅速衰落。西夏长期与宋廷为敌,不准西域各国通过敦煌与河西向宋朝贡,对过境商人也课以重税,迫使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避开西夏辖区,改由塔里木盆地的南沿经青海进入中原,而从事东西经商最活跃的回鹘人则较多使用从中亚到蒙古的草原之路。自南宋时起,海上丝绸之路也日趋活跃。敦煌逐渐失去中西交通咽喉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转站的重要地位,其商业和文化也渐趋衰落。西夏统治者既信奉巫术和多神教,也笃信佛教。作为佛教圣地的敦煌在西夏时期仍受到人们的重视,莫高窟以及榆林窟、西千佛洞都曾招致无数善男信文顶礼膜拜。在这些地方修建寺庙,新建重修石窟等活动也仍然盛行。
宝庆三年(1227),蒙古帝国攻占敦煌。同年西夏灭亡。
敦煌在唐朝是“沙洲”。
唐朝安史之乱后肃宗时期,吐蕃占领了包括甘肃新疆在内的西部大片领土,使得“华人百万皆陷于虏”。
唐文宗时期,“尝遣使者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虏之人见唐使者,夹道欢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人民否?’其人皆天宝时陷虏者子孙,其语言稍变,而衣服犹不改。”
到五代时,吐蕃已经衰弱了,回鹘、党项等部落以及很多羌族部落,分别侵占这片领土。但无法统治那里的中国遗民。但中国也混乱,无法顾及那里。于是那里的中国遗民自保一方。凉州、瓜州、沙洲(敦煌)都是华人自治的独立实体。其官吏还保持唐朝的称号。并且不断和中国联系。
五代时期,沙洲、瓜州为华人曹氏管理。
在北宋时期,党项渐渐坐大,四处扩张,渐渐占领了敦煌。
参见《新五代史》中的《四夷附录第三》以及相关内容。我上面就引用了其中的部分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