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历朝政府要抑制土地兼并情况的发生?

2024-12-03 08:51: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维护政治统治。

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是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趋势。可是一旦自然环境突变,连年的天灾来临。百姓的田里种不出粮食,家里面有没有余粮。在这种活不下去的情况下,老百姓这能出售自己的农田。

失去了自己赖以谋生的田地,老百姓大多数会成为地主的佃户,继续受着剥削。就像杨白劳和黄世仁那样,要么就会发生那种因为天灾带来的百姓的迁移。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土地的兼并带来的。这两种情况都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扩展资料:

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兼并

回答2:

一、土地是当时主要的财富形式,土地兼并就是贫富不均加大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变大了,社会财富集中到一小撮人手里,社会不满增加,治安下降,动荡不稳定。所以土地兼并不能太严重。

二、古代生产力落后,社会财富少,土地的产出经过国家的税收和地主地租,两方剥削之后,就很少了,没有土地的农民,自然不满现状,爆发起义和反抗。

三、历代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和开荒,往往采取减轻田亩税,增加人头税的方法来平衡财政,这样如果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人头税就落到没有土地的佃农,雇农身上,而大地主则纳税很少,这样的土地政策更容易导致民变。

四、中国是人治社会,大官僚往往就是大地主,大地主也往往结交大官僚,土地兼并带有明显的强权掠夺性,形成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利益集团,劫持政府的政策实行。

回答3:

古代政府限制土地兼并的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土地兼并对古代政府的危害:因为古代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自耕农。而地主经常兼并自耕农的土地,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从而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危及其统治。
抑制土地兼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政府的统治。

回答4:

汉代开始,中国一直有一个传统,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具体到经济领域,就是士大夫阶层可以享受减税乃至免税政策,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自耕农(有一点自己的土地的农民),唐代为什么得到那样大的发展,因为有均田令,使得唐代的农税来源非常广泛,但均田崩坏之后,唐代国力就立刻瓦解了。
土地兼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量原本属于可以征税的土地变成了免税的土地,同时使得地方上的豪强望族取得了大量人力物力,当他们的力量强大到可以藐视中央权威的时候,一个王朝就不可避免地崩溃了!
历代中央政府都会采用各种手段抑制土地兼并,王安石、张居正都是其中最激进的代表,他们的下场你们可以看到。

我国现在还有土地兼并现象了吗?……要知道,因为通讯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现在的集权几乎是历史上最高的时期,土地名义上属于全体人民,实质上属于政府,虽然你看那些地产商大肆圈地,但如果有一天政府觉得他们的行为到达了底线,把那些大地产商打回原形仅仅是一纸文件的问题——如果到那时政府还没有被地产利益集团完全收买的话!

回答5: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1)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2)土地兼并的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3)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两者的矛盾在于争夺财源,因而历代王朝都采取过抑制兼并的措施。如王莽的王田制、隋唐的均田制、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虽能暂时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不能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阶级通过起义的方式,进行均田免粮,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