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024-11-19 17:31: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提高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更新数学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已刻不容缓.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作为一线的教师,该如何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抓好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我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作业本的使用、作业时间的安排等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在课前课后我十分注意教会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反思总结等.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这就形成了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就会终身受益,就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在上课伊始便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龟兔赛跑》的课件,乌龟围绕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花坛跑,兔子围绕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花坛跑,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请同学们帮它们算算谁跑得路程长.这道题就是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这节课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三、通过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我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梯形,小组合作,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求解题方法,这时学生便积极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小组在探究合作中运用知识的迁移得出了不同的求梯形面积的方法,这肯定比教师讲解的公式记忆的更深刻.
这种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科学地反映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教学中让学生以旧知为依托,通过“迁移”“转化”等思维方式驾驭新知,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完《圆的面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5厘米,现将这个三角形ABC沿一条直线滚动一周,求A点所经过的路程长度.(如图)看着学生满脸困惑的样子,我说出了四个字“动手操作”,学生便纷纷剪下一个等边三角形,按题的要求动手操作起来,一会儿学生便根据自己的操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完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B点和C点所经过的路程长度.
这样的动手操作实践把此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五、运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我就经常组织各种比赛,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以“看谁算得快又对” “看哪组得星多”的形式比赛,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以“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 的形式比赛,这样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六、加强学困生指导,通过转化后进来提高整体水平.
教学中,要想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不能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他们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因材施教,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辅导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怎么成功,在其他各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