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前总爱哭闹?盘点4大原因
婴儿出现睡前哭闹,分为身体性原因和心理性原因,且多以心理性原因为主。而这些心理性原因又分为婴儿的生理机制原因和家长人为原因,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把握婴儿睡眠模式变化点,将会在婴儿睡眠问题上折腾很长时间。
原因一:生理需求
宝宝还没吃饱、尿片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太热了等生理性不适都会让宝宝出现睡前哭闹。“我还不舒服,怎么睡得着呢?”相信这是很多宝宝想对妈妈说的话,家长在哄睡时发现宝宝大哭不睡,要先想想这些步骤有没有做到位哦!
原因二:过度困倦(需重视)
这是一个常常被家长忽视的原因,宝宝总是睡前闹觉,排除身体不适的原因外,大概率是宝宝“困过头了”。在困点的时候,自己不会睡着,又没人哄,一旦过了这个困点,家长在哄睡时则会出现宝宝因过度困倦而出现情绪烦躁、崩溃大哭的情况。
原因三:落地醒
2个月后的宝宝会出现落地醒:家长看似宝宝已经睡着的状态下,把宝宝放在床上时出现的大哭。造成宝宝落地醒的原因较多,严重的从早抱到晚都有可能,虽然比较磨人,但是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家长掌握好方法,即可慢慢改善,写过一篇文章解决这个问题。
有此疑问的可在我的文章列表中搜索“落地醒”即可找到落地醒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四:没玩够
随着宝宝长大,他们对社会的探索求知力会逐渐增强,在他们还没有困意的时候,家长着急抱着宝宝一顿哄睡,也是会导致宝宝睡前哭闹。这种原因导致的睡前哭闹一般发生在大月龄宝宝身上居多。
原因五:婴儿身体不适
对于0~3月的宝宝来说,易发生肠胀气,会出现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则是首当其冲,表现为睡前难哄、睡一会就醒来哭闹、睡眠时间短等等。因为肠胀气导致的睡前哭闹,家长在采取飞机抱或趴睡时,状况会有所缓解。
还有一种是宝宝出现了身体疾病,也会出现入睡困难,并且还伴随着其它症状:吃奶减少、精神状态不佳等,家长需根据宝宝的综合情况来判断。
婴儿“过度疲倦”引起的睡前哭闹,为何家长需要重视?
“过度疲倦”相信大人都有体会,很困的时候没睡觉,过了困点变得越来越兴奋。以为晚点睡,晚上会睡得更香,但其实睡眠质量却下降了,而且身体机制还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第二天整个人没精神,感觉没睡够。对成人来说伤害大,对孩子来说则更加。
宝宝“过度疲倦”式入睡等同于“崩溃式入睡”
对于大人而言,累到不行的时候就会“沾床就睡”,可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累到不行的时候则是越难入睡,也就是睡前“闹觉”。这种累到极致的“崩溃式入睡”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
“过度疲倦”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当婴幼儿出现过度疲劳时,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当他们因为过度疲劳最终入睡时,宝宝的脑细胞的活跃度会降低,反应能力和神经突触会受限。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随着宝宝长大,过度疲劳的睡眠还会影响第二天宝宝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思维学习能力发展。
“过度疲倦”式入睡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模式
宝宝如果长期性的睡眠模式是处于“过度疲倦”式的,那么时间长了,他们会形成习惯性晚睡。晚睡对于宝宝来说危害是很大的,比如影响夜间睡眠质量、第二天小睡时间以及睡眠质量。还会造成宝宝睡眠质量低下,影响身高、身体以及智力发育。
避免宝宝出现睡前哭闹,3个点需谨记
宝宝睡前哭闹是可以避免的,即便不能避免,也要尽量不要宝宝经常性出现睡前哭闹。偶尔的睡前哭闹是可以理解的,但经常性的睡前哭闹,家长则需要引起重视。避免宝宝出现睡前哭闹,3个点需谨记。
生理性哭闹以及身体不适哭闹,家长需“想办法”
避免生理性哭闹(没吃饱、尿片不舒服等),家长在哄睡前需查看宝宝有没有这些生理性不适再进行哄睡。如果是因为肠胀气出现的睡前哭闹,家长可以采取飞机抱、趴睡的方式让宝宝入睡,选择趴睡家长则一定要注意安全性。
及时把握宝宝入睡信号
想让宝宝平静入睡,及时把握宝宝的入睡信号则显得尤为关键。在宝宝出现打哈欠、揉眼睛或眼睛无神等入睡信号时,家长及时对宝宝进行哄睡。这时宝宝能够快速并且安静地进入睡眠状态,也能很好地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避免出现闹觉。
睡眠环境的舒适性很重要
宝宝入睡容易、睡眠时间长、睡眠质量高,少不了舒适的睡眠环境。环境温度不要太高或太低、声音不要过于嘈杂、光线不要太亮等家长都需要特别注意。睡眠环境对培养宝宝自主入睡能力和睡整觉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孩子吃的太饱,周围环境比较吵闹等。
孩子吃得太饱的话,就睡觉之前肚子会比较撑,然后周围的环境如果比较吵闹的话,他自己也是得不到一个很好的休息环境,所以总是爱哭闹。
比如孩子没有吃饱,这时应该及时给孩子喂食物。还有孩子身体哪里不舒服,要仔细检查孩子身体状况,了解病因进行治疗。
1.天气太热了,孩子无法承受。2.孩子不舒服,妈妈要及时了解孩子身体状况。3.噪音干扰,让孩子难以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