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饮食以鲜辣为主。口味上接近川菜和湘菜。基本上别的菜系到了贵阳就被改造成具有贵阳特色的吃法。贵阳餐饮的另一特点是在贵阳无论大街小巷都有吃饭的地方,引用当地人的说法就是走错路都能找到吃的。而且不必担心过了吃饭的点就没吃的,几条大的夜市小吃一条街都是通宵营业的。夜市上多以小吃为主,主要有烧烤、砂锅粉、丝娃娃、开水面、卤菜、爆炒小龙虾、螺丝、河蟹等,也有一些八宝饭、汤元之类的甜点。 在省外也大名鼎鼎的贵州名菜诸如花江狗肉、凯里酸汤鱼等,在贵阳都能吃到,往往比出产地更好吃。所以呢,到了贵阳不好好品尝品尝美食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名称: 肠旺面 介绍: 肠旺面是贵阳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它是由猪大肠、鸡蛋面条、绿豆芽和油炸猪肉丁调配而成。汤色鲜红、血旺嫩滑、鸡汤油亮而不腻,辣而不猛,回味悠长。在贵阳市内各粉面店都有,较有名气的是龙井路程家“程肠旺”。不过先友情提醒一下,他家肠子味道重,对内脏有不适反应者慎用。 小知识:据说肠旺面的产生,源于吃刨汤。所谓刨汤,就是将新鲜的猪杂,主要是大肠、粉肠、血旺以及猪肉加上豆腐、粉条炖成一大锅招待客人。吃刨汤不注重菜的花哨,却很实在,肠旺面就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加工改进,成了一种老少喜欢的著名小吃。 名称: 恋爱豆腐果 介绍: 烤豆腐果在贵阳人中被戏称为“恋爱豆腐果”,将豆腐果放在带有小孔的铁盘上,用小铲不断翻动烤煎,烤到表面黄亮鼓起时,用竹片将豆腐果当腰剖开,加入辣椒、蒜、酱油等佐料,咸辣嫩烫,满口喷香,滋味非常诱人。特别是在寒冬,几个香辣豆腐果入口,额头上便沁出一层毛汗,那份享受才真叫安逸。一般在贵阳各小吃街上、农贸市场均有售。 小知识:恋爱豆腐果的由来——据说1939年,日本对贵阳进行空袭,制造轰炸惨案,人们意识增强了,空袭警报一响,立刻跑进防空洞。当时有对张氏夫妇,经营烤豆腐果,跑警报的人经常光顾他们的摊子,其中也有不少青年男女,边吃边聊,于是,贵阳人便谑称吃“恋爱豆腐果”。 名称: 糕粑 介绍: 糕粑是贵阳的地方名小吃之一,清光绪年间由贵阳卢姓首创,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外形方正,松泡似雪,糕馅精制,甜美可口,长久不衰。 来历:据记载,在清光绪末年贵阳市有一姓卢的,首先创制此品,风行一时,有“卢糕粑”之称。卢死后,无后人继承,中断约20多年。直到1926年,李氏兄弟(李光耀、李光鼎)才模拟制出,生意兴隆,因此改称“李糕粑”。 名称: 荷叶糍粑 介绍: 将糯米浸泡后蒸熟,趁热放在木槽内用木杵捣烂而成。在两块糍粑之间,加入白糖、洗沙、火腿馅料,再用猪油煎烙,撒少许食盐,待其四周鼓起小泡,上下交错成荷叶皱边状时,即可食用。 名称: 烤鸡皮 介绍: 贵阳街头到处都是烤鸡皮的长条型火炉,这是用鸡皮切成条状,串在铁丝上反复烧烤而成。烤一串鸡皮要十多道工序。火炉旁放了装青油、佐料的碗碟。边烤边翻,边醮碗碟中的佐料,边用刷子刷油。时有油烟扑鼻,香味四溢,烤出的油滴在炭火上,冒起阵阵明火,咝咝作响,蔚为状观。一般等着吃烤鸡皮的人都很多,要等半天才能买到几串。 名称: 怪噜饭 介绍: 有贵州特色的炒饭。原料不拘,只有折耳根、腊肉和酸菜(或泡菜)这三种原料必备,其他都无所谓,而且越复杂越好,有什么剩下的原料只管往锅里倒就是。可以放一些青豆和玉米,颜色更为好看,口感也不差。 名称: 烤臭豆腐 介绍: 贵阳街头有许多这样的小摊子,下面是炭火盆上面架着一个铁丝网子,上面是抹了油烤得两面发黄、吱吱冒油的臭豆腐,放到辣椒面调料碗里一蘸,又香又辣又臭又麻,十分过瘾! 名称: 阳郎鸡 介绍: 出产于阳郎坝的一道火锅菜式,极辣。鸡是现杀,鸡血可生吃,但需要事先说明。贵阳街头有许多打着“阳郎鸡”招牌的店,价格在18元左右一斤,可以只要半只。 名称: 雷家豆腐圆子 介绍: 相传为贵阳一位叫雷三娘的妇女首创,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圆子以豆腐为主料加工而成,色呈焦黄,外脆内嫩。食用时用酱油、葱花、辣椒、麻油、醋配成蘸水,趁热蘸食,爽脆嫩滑,香气扑鼻,5毛钱一个。还可用细篾丝三五个一串,十分方便。最正宗的在省府西路。 名称: 丝娃娃 介绍:
金阳步行街千喜童对面有家烫菜、里面有麻辣烫、味道还是挺不错的、就是那里条街人有点、
合群路小翔、夏家清水烫、安云路巷内、喷水池(长江医院对面)无名麻辣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