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成就

莎剧对当时多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成就?
2024-11-11 07:05: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莎士比亚-成就和影响2008-11-09 16:21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 、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 。19世纪末 ,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 ,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介绍和翻译莎剧,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本基础上经全面校订、补译的11卷《莎士比亚全集》。1902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最早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先后有65个职业和业余演出团体 ,以英 、汉 、藏 、蒙 、粤5种语言 ,文明戏、现代话剧、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 、木偶剧6种形式 ,共演出莎剧21部,包括了莎剧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剧已成为中国中学、大学特别是戏剧院校的教材。莎剧的重要角色为中国演员的培养和提高开辟了广阔天地。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
  就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和声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册中名列前茅看来有点离奇。我把莎士比亚排得这样低,不是因为我不赏识他的艺术成就,而是我认为文学艺术人物一般说来对人类历史影响较小。
  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到人类奋斗的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科学的进展对经济和政治事物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艺术的发展。
  一位著名的画家,虽然可能对后来的画家的作品影响很大,但是他对音乐和文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对探险和其他人类奋斗的领域实际上则毫无影响可言。类似的说法也适合于诗人、剧作家和音乐作曲家。一般说来,文艺人物只对文艺有影响,实际上只对他们所从事的那个特殊领域有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没有一名文学、音乐或美术人物被列进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数几个人物才被列入本册。
  那么为什么本册中有文艺人物呢?这是因为欣赏文艺对每个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一部分时间读书,一部分时间作画,等等。即使我们听音乐的时间对我们的其他活动毫无影响(这肯定是种夸张的说法),这一部分时间仍然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间。
  一位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听、读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可能对其他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影响,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所体验和赏识。
  在有些情况下,文艺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确的哲学内容,这会影响我们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当然文学作品比音乐或美术作品更经常是如此这般。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让亲王说:“对杀人的凶手不能讲慈悲,否则就是鼓励杀人。”这里提出的观点(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具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而不是其他如欣赏“蒙娜丽莎”所产生的影响。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相对来说,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况且他的名气也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推测看来不无道理。
  在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这样考虑,如果没有他,就根本不会有他的作品(当然类似的论断适合于每一位文学艺术人物,但是这个因素在评价一般的艺术家的影响时看来并不特别重要)。
  据统计,莎士比亚用此高达两网格以上。它广泛采用民间语言(如民谣、俚语、古谚语和滑稽幽默的散文等),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莎剧中许多语句已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相对而言,他早期的剧作喜欢用华丽铿锵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既能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贴切而生动的表现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用朴素自然的词句传达扣人心弦的感情和思想。
  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
  当然有些受欢迎的作家的作品也会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轻视,但是莎士比亚就不同了,文学学者都不遗余力地赞扬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正是因为莎士比亚对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响和不断受到大众的赏识,才使他在本书中获得相当高的名次。
  某版本的莎翁戏剧集中的序言,有一段这样的话: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对文学界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难怪他的朋友、著名的戏剧家本·琼孙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回答2: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成就如下:
  一、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
  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威尼斯商人》有安东尼奥与夏洛克借债还钱的冲突,还有由罗伦佐和杰西卡、鲍西娅和巴萨尼奥的爱情故事组成的两条情节线索。这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但又并行不悖,给观众一种阴沉与欢快的混合审美效果。
  二、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李尔王在位时的刚愎与失位后的痛悔,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三、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李尔王流落荒野,在暴风雨之夜对雷电风雨的呐喊,揭示了李尔王的思想转变。《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6次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了关键作用。
  四、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
  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全部词汇量达到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剧本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莱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回答3: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回答4: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主张改革抑制贵族和教会势力反对社
会动乱和封建内战主张重用有才能的新贵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野心和对权力的贪欲。主
张开明君主统治对内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能战胜敌国维护民族与国家
的独立。莎士比亚的系列历史剧为世界戏剧史上所罕见。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
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
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
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
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
动不起来。
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
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
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哈姆莱特》的题材、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人
文主义者和反动的封建王权之间的斗争。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中心人物典型的新兴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思想家。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史。“欢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
“行动的王子”是统一的。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意义。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是富有感情
和思想勇于探索善于分析但思虑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脱离群众的孤军作战是哈
姆莱特悲剧的重要根由。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血腥的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奥菲丽亚的
形象以及雷欧提斯的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谴责封建贵族
争权夺利给国家造成的内乱认为通过道德改善可以产生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
的改革
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与理想的社会制度。
莎士比亚将这一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变唯一出反映特定社会矛盾的杰出悲剧。股市讲述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人文主义思想中心威登堡大学求学父死回国送葬回国后他见
到的是叔父篡夺王位并与母亲匆匆结婚满朝文武向新王谄媚他深深感到抑郁和痛苦。这
时父亲鬼魂出现告诉他自己实际上是被自己的兄弟所谋杀。王子为了证实鬼魂的话和逃
避仇人的监视假装精神失常。篡位者对此十分怀疑就派哈姆莱特的两个老同学和御前大
臣的女儿——他的情人去试探他的隐秘这都被哈姆莱特一一识破了。为了证实谋杀者的罪
行哈姆莱特安排了一场“戏中戏”剧情与其父被谋杀的情形十分相似。这是谋杀者惊惶失
措因而暴露了自己。这时王后受其夫指示找王子谈话谈话间哈姆莱特发现帷幕后
有人偷听就把剑将他刺死原来是御前大臣他情人的父亲。无辜的姑娘既失去了父亲
又失去了王子的爱情应此疯癫坠河而死。新王决心除掉哈姆莱特设计派他出使英国
以便借刀杀人。但这一阴谋也被王子识破他中途折回丹麦。新王又生一计让御前大臣之
子与王子比剑暗中备下毒剑毒酒。比赛中哈姆莱特被毒剑刺中又用毒剑刺中了新王

御前大臣之子王后也因误饮毒酒身亡四人同归于尽。哈姆莱图临死前嘱咐好友继续他未
完成的事业。
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对社会现实善于观察和思考并曾经怀着美好的理
想和善良的愿望。但他对人类的信念突然被他母亲和叔父的伪善所粉碎他感到它所生活的
空间原来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他不能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
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
尽辛勤换来的鄙视”。他对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和他无法解脱的内
心深层的痛苦这种矛盾和痛苦是他喊出“To be, or not to be”这一震撼了数代人灵魂的
问题。这一问题很难完全译成中文。它包含着“活着还是死去”、“生存还是毁灭”、“忍受下
去还是反抗”等种种含义。正是由于无法对这一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哈姆莱特才长期踌躇
和拖延着他早应采取的复仇行动关于这种说法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有人说,这是由
于他“生性犹豫缺乏行动所以失败”;有人说他“天生患有忧郁症”用歌德的话来说就
是由于他“软弱性缺乏魅力”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则认为“哈姆莱特天生纯粹是内
在的、冥想的、主观的、生来富于感情和思想的而可怕的事变要求它的却不是感情和思
想而是行动召唤他从空想的世界中走出来到现实世界中去到和他的精神气质完全不
同的行动的世界中去。”其实以上这些都是复仇行动所以延宕的原因。此外恐怕还应加上
他对母亲的下意识的眷恋对杀死叔父后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的恐惧等等。另外这种延宕同
时也是出于戏曲情节和冲突的规定性和需要。
总之《哈姆莱特》是一出悲剧一出让人无法忘记的悲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强、具有独特个性并且在矛盾中发展的典型人物形象。
他的许多著名悲剧人物不论是思想深刻周密、忧郁沉思的哈姆莱特刚正不阿、单纯轻信
的奥塞罗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李尔王权势熏心、傲慢残酷的麦克白心胸坦荡、动机
纯良的勃鲁特斯或者是勇敢坚强、品质高尚的安东尼奥都是埃斯库罗斯戏剧里的巨人式
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给人以难以磨灭之深刻印象。
莎士比亚生活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当时中世纪以宗
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
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莎士比亚则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
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
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
都遗失了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七个研究者将他的创作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人文主义(也叫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
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针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
邪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针对蒙昧
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提倡理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因而有权追求知识探索未
知了解自然和研究科学针对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鼓吹仁慈、博爱歌颂
纯真的友谊和崇高品德提倡平等和冒险精神。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它体
现了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最早的国家是意大利同时它也是人文主义文学的诞生地。由于
得天独厚的条件意大利得开风气之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在十四世纪的意大利首先兴
起成为这个运动的中心。这个时期在文学方面有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法国的拉
伯雷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而英国当属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戏剧之王莎士比亚。
艺术的复兴和文学的复兴是相辅相成的文艺复兴也必然少不了艺术。达·芬奇、米开朗
基罗和拉斐尔当之无愧为这个时代的大师。除此之外各个国家在建筑、雕塑等方面也都有
了重大的突破。
哲学与科学在这个世界大变革的时代也不甘寂寞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伊拉
斯谟与马基雅维利的哲学思想不但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而哥白尼、
布鲁诺、第谷、开普勒、以及伽利略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出现又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认识人
们在享受着文学与思想的飞跃与升华的同时感受到了地球并不是我们的惟一太阳并不是
我们的奴仆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时代呀
一言以蔽之文艺复兴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

回答5:

1.莎士比亚的创作原则:戏剧是反映人生的镜子。
2.表演理论:表演要真实。
3.题材来自现有的作品,并赋之以新的生命力。
4.塑造丰富的艺术典型(莎士比亚化:情节的丰富性,社会生活面的广阔性,人物性格的多方面性)
5.性格化语言。如哈姆雷特的台词: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想!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6.丰富的情节线。
7.戏剧独白,如抒情独白,哲理性独白。
8.悲喜剧因素,悲剧插入喜剧因素,喜剧中含有悲剧因素。
9.超自然因素具有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