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十七边形画法创造人是高斯【1801年数学家高斯证明:如果费马数k为质数,那么就可以用直尺和圆规将圆周k等分.但是,高斯本人实际上并不会做正十七边形。第一个真正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法直到1825年才由约翰尼斯·厄钦格(Johannes Erchinger)给出.】[1] 。高斯(1777─1855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才。年仅三岁,就学会了算术,八岁因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而深得老师和同学的钦佩。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1799年以代数基本定理的四个漂亮证明获博士学位。高斯的数学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在数学许多方面的贡献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并在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都有杰出的贡献
因为360°/17≈21°10′ ,利用sinA 21°6′=0.3600可得近似角。用该方法作正十七边形总误差为17*4′=68′,在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情况下还是可行的。作法如下:1.先画一条直线,用圆规在上面截取5条相等线段,(尽量越短越好),再截取之前四条线段的和,接续之前画的线段。这样,如果每条小线段算作0.1的话,那么整条线段就是1.8。2.用圆规截取之前5条小线段的长,画5次,这样这条线段就是5。1.8/5=0.36。准备工作完毕!3.另作一条直线,作垂线,1.8的线段作为对边,5的线段作为斜边,那个最小的锐角即是近似的360°/17的角。以其顶点为圆心,重复作角直至闭合。画一大圆,连接其与17条射线的交点,即可。
总体分五步走,见完整图并附上步骤5的放大图。关键点就是步骤5中端点的连线不能错。
用尺规作图的方法把一圆周17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