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提到这种情况,在法律法规里都是允许的,不存在所谓的窃取隐私。
目前互联网产品的个性化广告推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程序化广告,二是基于兴趣推荐的广告。程序化广告是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广告交易和管理。例如你在淘宝浏览一对鞋,然后关闭了淘宝,改在今日头条里看新闻,然后你刷到一条刚才你再淘宝你看到的那对鞋的广告。这其实不是因为头条对你做了什么监控或录音,而是淘宝记录了你的关注兴趣,你看的广告也是淘宝投放的。这是淘宝通过程序化广告提供的技术接口把你和你之前淘宝的历史记录和偏好关联后,才展示的关联广告。基本上手机设备都有提供给开发者用的广告标识符,其中苹果的是IDFA,安卓的则是GAID。你所说的京东,也是一样的逻辑。
关于兴趣推荐的广告比较好理解,例如你近一段时间看足球相关的新闻,自而然会给你推进跟足球相关的产品广告。以上两种广告方式都是合法的,也是行业里通行的,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推荐广告的,没什么大毛病。
我最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估计是会获取你手机的权限,但是现在很多软件都会的,就像百度一样,你搜索过什么东西,网盟广告就会展示那个广告。
太恐怖了,今日头条可能真的窃取用户信息了,我在同学那买了点淡干海参,通过微信沟通,今年仅此一次,今日头条马上推送淡干海参广告。
自媒体说到底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靠内容取胜,相信在一定的引导下能够为社会思想带来足够的驱动力,UC头条有原创保护机制,有各种引导措施,相信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