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是什么意思?

2024-12-02 08:22: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三国时期,虽曹操、刘备和孙权之间,今儿你掐我,明儿我揍你,但总体上来言,对外族却都保证着威慑力。而曹操由于地处北方,因为主要面对的是北方的鲜卑和匈奴。

而床头捉刀,就是来自于这个背景。话说,匈奴迫于曹操的强大军事压力,俯首拜汉朝(曹操)为大哥,这天派来使者。

曹操身为东汉真正的老大,自然要接见。但却犯愁了,因为曹操长得五短身材,容貌平庸,也就是说没有大哥的模样,怕被匈奴轻视。于是,就选中了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而曹操则装扮成一兵卒,在崔琰床头抱着刀,充当大头兵。

接见完匈奴使者后,曹操就让人去问,对汉帝国的丞相,有啥印象?结果匈奴使者告知:丞相(崔琰)雅望非常,一看就是满腹经纶,不过真正牛逼的人,是丞相旁边那位抱刀而站的大头兵,那才是真英雄!

曹操大惊,二话不说就派人在半路上,杀掉了这个匈奴使者。此事,出自《世说新语》,真假就不论了,因为也没法说清楚。至于说其中的寓意。笔者认为主要说明了这么两点。

第一:曹操的不自信。虽曹操表面看着天马行空,啥都不怕,但实则他骨子里是比较自卑的。这点在他求学时就有事例。想跟宗世林成为朋友,却遭拒绝。后来曹操当了司空后,又把人家找来询问:哥们,咱俩现在可以交朋友了吗?结果宗世林说:当初看不起你,我不跟你结交,如今你以为当了高官,我就结交?我还是松柏之志,别想!

所以这个典故,反应的第一层寓意,就是说明曹操不自信。

第二:是许多人都能想到的,人不可貌相!只因人的容貌,只能代表爹妈的恩赐,但真正摄人心魂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比如,马云那模样,谁敢说他不帅?曹操其实也是这样。

故而,别纠结于自己模样的美丑,还是多读书,多历练,让内在的气质说话,这才是决定性的。


回答2:

有匈奴派来使者,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好,他不愿意见面,就让崔季珪假扮自己坐在位子上,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后面装成侍卫。接见完匈奴使者以后,曹操又派间谍去问那位使者:“你觉得我们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魏王(其实是崔季珪)气度非凡,不过我看,在魏王旁边站着的侍卫才是真英雄。”间谍回去报告曹操后,曹操立刻派人赶去杀了那个使者。
这里可以看出那位匈奴使者也不是一般人,看出了拿刀的人才是真英雄。当然更能看出魏王曹操的狡猾、多疑与心狠手辣。
正是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常用“捉刀”形容假冒某人身份去做事的人,比如我让你去代我考试,你就是"捉刀”。
这里的“床”不是指我们现在睡觉的床,是古人的座位。

回答3:

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出处译文:
语出《世说新语·容止》: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威慑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使臣回答“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后称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为“捉刀”。

典故: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捉刀
ghost write; write for sb. else
原指执刀护卫,后用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分析:
《魏武将见匈奴使》以简短、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曹操接见匈奴使者的故事。其中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符合心理特征的对话,也有人物形象的描绘,堪称微型小说的典范。
一、情节离奇 引人入胜
《魏武将见匈奴使》故事本身很简单,只四句话,却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第一句话,是故事的开端。匈奴使者来,曹操让崔季珪扮成自己去接见,而自己扮做侍者站在旁边。第二层,第二、三句话,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接见完毕后,曹操令间谍去问使者有什么反应,使者的回答正好说破了曹操的心腹之事。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是故事的结局。曹操听到回答后,立刻派人追杀已经返程的使者。短短四句话,九十余字,情节跌荡起伏,引人入胜。
二、对话离奇,心理兀现
曹操自己以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慑远方的国家。如何命令崔季珪,文中并没有具体的交待,“使崔季珪代”,一笔带过。有一点可以确信,肯定不是曹操的心里话。从后边匈奴使者对崔季珪的评语来看,“魏王雅望非常”,我们可以推知崔季珪扮演得非常成功。看来,曹操安排崔季珪的理由,使崔季珪能欣然接受,除却后顾之忧,全力演好这出戏,足见曹操的才能之高!
文中正式的对话仅一次,一问一答。接见完毕后,曹操很想知道匈奴使者对自己导演的这出戏的看法,暗地派间谍探寻匈奴使者的口风,谁知得到的回答竟是被人看透了内心,曹操心中的愤恨程度不言而喻,杀人之心顿生。
三、人物离奇 鲜明形象
文中刻画了几个人物,最为栩栩如生的是曹操。曹操让崔季珪代替他,“自捉刀立床头”,只六个字,就把曹操的形象鲜明而突出地勾勒出来,十分传神。《魏氏春秋》说“武王容貌短小,而神明英发”,虽不坐床,眉宇间仍透露出君临天下的天质。《三国志·魏书》说崔季珪“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有过人之处,然与曹操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因而轻易地被匈奴使者一语中的“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可怜的匈奴使者能够看清人的外表,却猜不透人的内心,很容易地被套出了内心的想法。曹操的猜疑可见一斑。
曹操发布过“唯才是举”的命令,这是人才观念的一大变革。他希望自己拥有人才,却不希望敌方拥有人才。当知道匈奴有此奇异的人才时,立刻派人追杀使者,以绝后患,曹操的谲诈和残暴具体地显示出来了

回答4: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出处译文:
语出《世说新语·容止》: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威慑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使臣回答“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后称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为“捉刀”。

典故: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捉刀
ghost write; write for sb. else
原指执刀护卫,后用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分析:
《魏武将见匈奴使》以简短、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曹操接见匈奴使者的故事。其中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符合心理特征的对话,也有人物形象的描绘,堪称微型小说的典范。
一、情节离奇 引人入胜
《魏武将见匈奴使》故事本身很简单,只四句话,却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第一句话,是故事的开端。匈奴使者来,曹操让崔季珪扮成自己去接见,而自己扮做侍者站在旁边。第二层,第二、三句话,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接见完毕后,曹操令间谍去问使者有什么反应,使者的回答正好说破了曹操的心腹之事。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是故事的结局。曹操听到回答后,立刻派人追杀已经返程的使者。短短四句话,九十余字,情节跌荡起伏,引人入胜。
二、对话离奇,心理兀现
曹操自己以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慑远方的国家。如何命令崔季珪,文中并没有具体的交待,“使崔季珪代”,一笔带过。有一点可以确信,肯定不是曹操的心里话。从后边匈奴使者对崔季珪的评语来看,“魏王雅望非常”,我们可以推知崔季珪扮演得非常成功。看来,曹操安排崔季珪的理由,使崔季珪能欣然接受,除却后顾之忧,全力演好这出戏,足见曹操的才能之高!
文中正式的对话仅一次,一问一答。接见完毕后,曹操很想知道匈奴使者对自己导演的这出戏的看法,暗地派间谍探寻匈奴使者的口风,谁知得到的回答竟是被人看透了内心,曹操心中的愤恨程度不言而喻,杀人之心顿生。
三、人物离奇 鲜明形象
文中刻画了几个人物,最为栩栩如生的是曹操。曹操让崔季珪代替他,“自捉刀立床头”,只六个字,就把曹操的形象鲜明而突出地勾勒出来,十分传神。《魏氏春秋》说“武王容貌短小,而神明英发”,虽不坐床,眉宇间仍透露出君临天下的天质。《三国志·魏书》说崔季珪“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有过人之处,然与曹操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因而轻易地被匈奴使者一语中的“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可怜的匈奴使者能够看清人的外表,却猜不透人的内心,很容易地被套出了内心的想法。曹操的猜疑可见一斑。
曹操发布过“唯才是举”的命令,这是人才观念的一大变革。他希望自己拥有人才,却不希望敌方拥有人才。当知道匈奴有此奇异的人才时,立刻派人追杀使者,以绝后患,曹操的谲诈和残暴具体地显示出来了

回答5:

魏王很聪明,也很有自知之名 语出《世说新语·容止》: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威慑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使臣回答“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后称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为“捉刀”。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