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恒概念六至七岁起步。
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称之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守恒概念出现于具体运算阶段(6、7岁到11、12岁)。儿童是通过可逆推理、两维互补和恒等性推理等思维形式获得守恒概念的。
2、儿童获得不同守恒形式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最早掌握的是数量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
扩展资料:
液体守恒实验:
1、实验的开始首先给儿童呈现两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状一样),然后把这两杯水倒入不同口径的杯子里,问儿童哪一个杯子的水多(或一样多)。
2、实验结果发现,6、7岁以下的儿童仅根据杯子里水的高度去判断水的多少,而不考虑杯子的口径的大小。而6、7岁以上的儿童对这个问题一般都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即同时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径两个维度来决定杯子里水的多少。
最近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儿童从几岁开始有守恒概念,我也第一次听说"守恒"这个名词,所以先去了解了一下: 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称之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守恒概念出现于具体运算阶段(6、7岁到11、12岁)。例如,两支等长的铅笔无论如何放置,它们的长度始终是相等的。儿童是通过可逆推理、两维互补和恒等性推理等思维形式获得守恒概念的。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获得不同守恒形式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最早掌握的是数量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那就是让尚未达到物质守恒的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被试的儿童试管里的牛奶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几乎所有没有形成守恒概念的儿童都坚持是试管里的牛奶更多。
妞妞已经四岁了,现在有没有守恒概念呢?我们也来做做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人员:璐璐,四岁、元元,五岁 道具:水杯、像皮泥、两种颜色的扣子 实验目的:四五岁的孩子是否已有守恒概念我先拿来两个一模一样的水杯,倒入同样多的水让两个孩子先观察一下,这两个水杯里的水哪一杯比较多,他们一致认为两杯水是一样多的。 让妞妞把其中的一杯水全部倒入一个比较胖的瓶子里。让他们再观察现在这两杯水两个孩子又一致认为是小水杯里的水多,理由是小水杯里水比大水杯里的水高。我又把水倒入一个比较瘦高的杯子,让他们观察.这次两个孩子的意见出现了分岐,妞妞认是比较低的水杯里的水多,原因是这杯水已经满了,而另一杯才半杯多一点儿.元元认为比较高的水杯里的水多,原因是这个杯子的水位比小杯子里的高.我问他们一开始水不是一样多的吗?怎么倒进胖杯子就觉得变少了呢?他们说不出所以然,无论我怎么引导,都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又拿出两块一样大小的橡皮泥 让两个孩子先观察,这是两块一样大的橡皮泥吗?他们一致同意这两块一样大的.现在,让妞妞把绿的橡皮泥揉成圆球,元元把红色的橡皮泥搓成长条状.再问他们现在这两块橡皮泥一样大吗?他们又一致认为不一样,红色的橡皮泥比较大.我又问,"你们搓之前不是一样大吗?"妞妞说,"可是现在是红色的大呀,你看它那么长,绿色才这么一点儿."元元也坚持认为是红色的比较大.接着我又拿出来两种不同颜色的扣子,各五个我问他们,黄色的扣子和粉色的扣子一样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