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就连立国最久的唐朝也只不过持续了290年,在我看来,王朝灭亡大都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那便是受到农民起义的冲击。除去宋朝是因为外患入侵、西汉是因为外戚干政而亡,其余各个王朝大多是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之下走向灭亡。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例子可以说是太多太多,比如秦末的首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以及隋唐之际的众多起义,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农民要起义呢?因为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别人吃饭,而在王朝的末期会因为皇帝昏庸或者是人口过多导致农民吃不上饭,所以农民便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和朝廷作对。
那些建立时间比较长的帝国,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是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之后,在废墟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大规模的战争,便会导致人口急速下降。例如,西汉初年,全国人口只剩下1300万,战争导致全国人口少了一半。战争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
虽然这些帝国在建立初期人口很少,但人口少的优点是人均土地多了,而人均土地一多,人们就能吃得上饭,随着国家趋于稳定,粮食产量也会不断上升,此时王朝就会出现盛世景象。但伴随着盛世的到来,人口也越来越多,而耕地却是有限的,于是,伴随着王朝的不断发展,饿肚子的百姓又会增加,而往往此时贪官污吏也在不断增多,老百姓吃不上饭,但看到那些官员锦衣欲食,此时便会出现农民起义,农民起义一多,便会导致王朝衰退甚至灭亡。 就这样一个循环下来,周期差不多就是300年左右,所以大多数王朝帝国,立国年数难以突破300年。
1、中央集权,导致皇帝一人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国家的好坏。皇帝都是养尊处优,富有四海,大权在手,无所畏惧,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腐化堕落,贪图享乐,穷奢极欲,一代不如一代。一般情况下开国之初的几个皇帝比较开明,接近末尾的皇帝就比较昏庸无道了,偶然出现个别明君也积重难返,无力扭转局势,所以王朝的覆亡不可避免。2、土地兼并。每个王朝都不会少了两个对立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依靠手中的权力,不断兼并土地,越来越富裕,而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等到大家生无所依的时候,就只能起来反抗,所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农民起义,虽然有些没有成功,但也动摇了当权者的统治,促进了旧王朝的灭亡。3、没有建立健全的政治制度。汉朝时候,施行三公九卿制度,后又设置大将军、大司马,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出现不少权臣,魏晋时期,大都督掌握全国兵权,一旦出现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出现禅代的把戏。只有分权,权力平衡,才会长久。隋唐时期,施行群相制度,但是唐朝设置节度使,掌管一方军事、经济、行政、赋税等,完全是个土皇帝,导致地方藩镇割据,形成众多的军阀,导致国家动乱不已,而唐朝也亡于军阀之手。两宋时期,施行以文治武,导致军力下降,两次亡于北方游牧民族之手。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因为三百年要经历很多代,时间比较久,合久必分。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江山坐久了,统治阶层会滋生腐败,
不推倒重来,不能根除顽疾。
专制集权当然都长不了,自秦朝实行州县制度以来,帝王独享权利,家天下的专制社会,而且中国因为地理原因,历朝历代很难向四周扩展,所以耕地不会增加,但是太平时代人口却在增加,所以人口和土地出产失去平衡后,就会发生改朝换代,起因可能是天灾,人祸,外敌入侵,加上中国的政令总是一旦制定,就百年不变的法治社会,所以就像放久的米和鱼,不是腐烂就是败坏了,当然就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