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常在10~30岁之间发病,女多于男,半数病例有家族史。 2、偏头痛发作过程先是由于颈内动脉收缩,出现先兆;继之颅外动脉扩张出现头痛。 3、偏头痛还与饮食、心理因素、气候变化有关。 【症状】 1、典型偏头痛:较常见,有明显的先兆期,如偏盲、弱视、感觉异常、失语等。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接着开始一侧剧烈头痛,以额、颞、眶为主,发作时可见短暂性视野缺损,其他检查无异常。 2、普通偏头痛:最常见。为阵发性一侧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有畏光怕响,持续2~3小时至2天,常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作时除患侧颞动脉扩张、搏动增强外,无其他体征。 3、特殊性偏头痛:除头痛外,在发作前后或发作时伴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眼肌瘫痪、耳鸣、偏瘫、失语、感觉异常、精神障碍等。 【检查诊断】 1、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与家族史。 2、除少数特殊类型外,一般无异常神经体征。 3、鉴别诊断:应与普通神经血管性头痛、颅内血管瘤、三叉神经痛、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 4、轻度发作:阿司匹林300~600毫克/次,3次/日;或布洛芬200毫克,3次/日;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5~10毫克/次,3次/日。 5、较重者:麦角胺咖啡因片,在发作早期服1~2片,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超过8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以上药物无效,可选用英明格100毫克口服或6毫克,皮下注射。以上药物均为成人用量。 【西医药治疗】 普萘洛尔10~40毫克,3次/日,哮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忌用。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成几个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1、症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且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时为痰浊头痛型。适宜用化痰降逆的方法治疗。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症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少寐多梦,且苔薄,脉弦时为肝阳上亢型。适宜用平肝潜阳的方法治疗。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3、症见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局部络脉怒张,且舌暗有淤斑,脉沉弦涩时为淤血阻络型。适宜用活血化淤的方法治疗。可用丹七片、血腑逐淤丸(片)、活血化淤丸、化症回生丹等。 【预防与调理】 1、避免情绪紧张,保持愉快心情,防止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2、不要过饥过饱,不要饮酒以及摄人高脂肪食物。 3、发作时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
怪病找偏方,薄荷叶泡水,经常喝,时间长就好了,没事.
记得采纳啊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杯代茶饮,叫做三七花茶,适当的饮用,能改善头痛的问题。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物理疗法可采取用磁疗、氧疗、心理疏导 ,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 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发作期的治疗为了取得最佳疗效,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