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北京人的一月最低生活需要两块大洋。一块约有70到80块之间。最高也就是100块钱。
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人民币50-100元,当时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是2块大洋
一块大洋的购买力是现代的一百余倍。
参考历史上生活必需品及日常饮食的物价计算,得到如下参照值——
1872年1两白银的购买力,约合今人民币140元;1银圆约合今人民币100元;1枚铜元约合今人民币1元。
1901年1两白银约合今人民币100元;1银圆约合今70元;1枚铜元合今7角。
1911年1两白银约合今人民币70元;1银圆约合今50元;1枚铜元合今5角。
由此,我们对于清末民初银两、银圆、铜元的价值可得到具体的概念。
比如在1900年前后,京师同文馆学生的银两津贴,其购买力如下——
每年固定的生活津贴:学生七品官者,每年给俸银45两,折合今人民币4500元;八品官者40两,折合今人民币4000元;九品官者32两5钱,折合今人民币3250元。
每月增发的助学津贴: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每月酌给膏火银3两(折合今人民币300元)至15两(折合今人民币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