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同的概念
( 1 )国家重点学科概述
国家重点学科[1],又称全国重点学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等院校中,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计划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是评定二级学科的最高等级。
原国家教委于1986年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开展首次重点学科评选。
[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学科要求
一、国家重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
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
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二、教育部对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
申请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申请学科应属“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教育部批复预审的原“211工程”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申请学科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组成部分。[2]
申请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历史
第一轮评估:
1986年至1988年,当时的中国国家教委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内开展了首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
第二轮评估:
2001年至2002年,中国教育部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内开展了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并在2002年公布的第二轮评选结果。此轮共评选出了323个二级学科的964个国家重点学科,平均每个二级学科诞生2.98个国家重点学科。
在国家重点学科总数的前十名中,只有两所高校位于中国中、西部(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大陆地区高校中,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明显强于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
第三轮评估:
2006年至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由教育部按有关程序经过考核重新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教育部按照确定标准和程序,从符合条件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直接确定;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增补,将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相结合,经选优推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增补。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中包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一小部分一级学科下只有一个二级学科(即此一级学科等同于二级学科),大部分一级学科下有若干个二级学科;考虑到可比性,下表列出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比后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前三十名的高校。[3]
名次 学校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 省、自治区、直辖市 所属地区
1 北京大学 131 北京市 华北地区
2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113 北京市 华北地区
3 复旦大学 86 上海市 华东地区
4 浙江大学 70 浙江省 华东地区
5 南京大学 61 江苏省 华东地区
6 中国人民大学 58 北京市 华北地区
7 武汉大学 46 湖北省 中南地区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5 安徽省 华东地区
9 南开大学 44 天津市 华北地区
10 四川大学 43 四川省 西南地区
11 上海交通大学 41 上海市 华东地区
12 北京师范大学 40 北京市 华北地区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40 黑龙江省 东北地区
14 厦门大学 38 福建省 华东地区
14 中山大学 38 广东省 中南地区
16 华中科技大学 37 湖北省 中南地区
16 西安交通大学 37 陕西省 西北地区
18 中南大学 33 湖南省 中南地区
19 吉林大学 32 吉林省 东北地区
20 天津大学 29 天津市 华北地区
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 北京市 华北地区
22 中国农业大学 23 北京市 华北地区
23 山东大学 22 山东省 华东地区
24 大连理工大学 21 辽宁省 东北地区
24 同济大学 21 上海市 华东地区
26 东南大学 20 江苏省 华东地区
27 第二军医大学 19 上海市 华东地区
28 华东师范大学 18 上海市 华东地区
29 重庆大学 17 重庆市 西南地区
30 北京理工大学 16 北京市 华北地区
30 东北大学 16 辽宁省 东北地区
说明:
并列的高校,按高校校名中文全称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方式
各高校根据自身科学研究实力,向中国教育部门申报若干个国家重点学科,由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评选。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覆盖了全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所有该二级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都会参评。如果某校申报的某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即表示中国教育部门认定该校在该二级学科的科学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顶尖水平。由于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标准严格,宁缺勿滥,往往出现某个二级学科没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情况。另外,如果某所高校的某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后科学研究水平下滑,有可能在下一轮的评选中被撤销。
[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学科目录
说明:表中数据摘自高校网站
学校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数
网上数据截止时间 2003年10月30日
北京大学 81
清华大学 49
复旦大学 40
南京大学 28 2003年10月30日
浙江大学 24
武汉大学 20
西安交通大学 20
中山大学 20 2003年11月2日
中国农业大学 19 2003年9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 2004年3月22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南开大学 18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8 2003年3月
中南大学 17 学校2003-2004年度报表
北京师范大学 16 2002年8月29日
吉林大学 16 2004年3月
上海交通大学 16 2003年12月19日
重庆大学 16
华中科技大学 15 2003年11月
四川大学 15
天津大学 13 2003年9月
厦门大学 13 2003年12月1日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11
北京理工大学 11
东南大学 10
石油大学 10
同济大学 10 2003年9月30日
西北工业大学 10 2004年1月4日
大连理工大学 9 2003年9月
南京农业大学 8 2003年10月
北京科技大学 7
中国矿业大学 7 2003年9月16日
东北大学 7
中国地质大学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6 2003年9月
电子科技大学 6
华东师范大学 6 学校2002年度统计公报
华南理工大学 6 2004年2月16日
华中农业大学 6 2004年1月1日
兰州大学 6
山东大学 6 2003年9月30日
西南交通大学 6 2003年5月27日
北京交通大学 5
南京理工大学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
中国海洋大学 5
东华大学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
哈尔滨工程大学 3
河海大学 3
华东理工大学 3 2002年4月24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武汉理工大学 3
湖南大学 2
北京化工大学 2
大连海事大学 2
华北电力大学 2
北京体育大学 1
合肥工业大学 1
总计 719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供稿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 2 )国家重点实验室
很多高校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过最多的是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大学最多,985的大学一般都有一个以上,少数除外。极少数211高校有一两个。地方二流本科都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过现在的国家实验室含金量最大,很多一流大学都在向国家申请建设,未来几年应该会有很多建成。
以下是清华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是其他学校或中科院合办)。
http://www.tsinghua.edu.cn/qhdwzy/kxyj.jsp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分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国家)电子显微镜中心
这是不同体系下的概念了。学科一般与专业相关,一个专业通常有几个学科;而实验室是实体,研究某一个具体方向。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般都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有重点学科的不一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如果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或者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那么这个专业的排名一定在全国前5名。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到2007年为止,我国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已被取消。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重点大学为主体;另有建在企业(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般来说比仅有国家重点学科的研究实力要强
明显是后者 有了重点实验室就说明对应的学科在这个学校至少是个拳头专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