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儒家经典《二十四孝》中写道:吴猛,晋代濮阳人,八岁即懂得孝悌之道。家里贫穷,连蚊帐也买不起,夏日炎炎的夜晚,其父因蚊虫的叮咬而无法入睡,于是他就光着身子坐在父亲床前,让蚊子咬自己,免得去咬他老爸。恣蚊饱血:即是让蚊子肆意饮血到吃饱为止 补充: 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有的写道:爸爸的蚊帐是坏的,把好的给了他,他不忍见爸爸被蚊子所伤,就把自己的蚊帐畅开,希望蚊子们都来这边捧场……但怎么说都只能领会一个‘孝’字即可,故事本身就漏洞百出。为什么不把好蚊帐让给父亲或者把坏蚊帐缝好呢? 补充: 即便一顶蚊帐也没有,也可以找些青蒿、薄荷一类的花花草草熏一下吧?我们今天的保健常识就来自于古代(黄帝内经于春秋战国即成书,远远早于晋代)。《二十四孝》中还有一位孝子行为更加悲壮怪异:在千里冰封的隆冬时季,其母要吃鱼,来到冰封的河面上却无处 补充: 下‘金钩’,这位孝子居然毫不犹豫的脱光衣服趴在了冰面上,全然无视自己的安危与形象,欲以体温溶化严冬的坚冰……其结果竟然也是鱼儿在等冰块溶化以后,还未下钩就自己迫不急待的跳了出来。因为孝子感动了上苍,天神命令这只倒霉的鱼儿为这对纯朴的母子献身 补充: 其实这些故事一般都写得荒诞离奇,主要是在‘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奴役人民,就大力宣扬此类孝道文化,于是就有长官、长辈、皇帝说了什么,即使是错误的,属下也要无条件执行,那天下不就是皇帝佬儿一个人说了算吗? 补充: 话说回来,儒家文化被我们批来批去,还是挥之不去,当今全世界范围内俨然掀起一阵‘孔子之风’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原来社会需要一种和谐的秩序,它需要有人引导,有人服从,社会才能平稳运作,于是古人就强调社会公德的力量,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 补充: 当然了,作为一位文明的现代人,肯定知道社会公德、规章制度、国家律法都是应该遵守的;孝敬父母也是必须的,‘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我等岂不如鸟兽吗?出门在外,打个平安电话、为年迈的父母送上一份适合的保健品……都不失为孝道善举, 补充: 《二十四孝》虽然是些无病呻吟的封建文人挖空心思捏告的‘捆仙绳”,但其意在社会各价层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有一定价值的,只不过其故事情节实在不符常理,我们只需领会其意,绝不能照芦画样。爸爸的蚊帐坏了,就赶紧帮他缝上呗 补充: 千万别干‘恣蚊饱血’的傻事哦,那有可能染上疟疾呢,即便你‘卖身葬父’了,也没有哪个仙女要嫁给你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