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余华的《活着》后,有些什么感悟?

2024-10-28 08:04: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觉得有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就像在宿命里,怎么挣扎,怎么拼搏,都逃不过宿命的安排。那种人隐隐不快,心情沉重的东西随着闭上书本从空中慢慢的围绕而来,紧紧的缠绕在身体上,勒紧在心里。在小说的结尾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他和他的牛渐渐远去。炊烟在田野里的乡村慢慢升起,太阳即将落下,黄昏转瞬即逝,又是一个夜晚的到来,象征着富贵苦难,艰辛,曲折的一生也即将走到尽头,给我们一个思考的余地。‍‍‍‍

回答2:

‍‍«活着»,简简单单的书名却包含了巨大。 这本书写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整本书都围绕着生存,活着展开,最大的感受是压抑阴郁,人可以经历多少苦难而活着,活着又可以承受多少苦难。或者说,在这本书里可以读出活着不需要理由,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活下去,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回答3:

刚看完余华的活着,掩卷之间又是一声叹息。很早以前就听说了这本书,却一直没有机会看,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挺幸运,因为多年前就看过了电视剧版的《福贵》,情节有改动,电视中的凤霞还发过疯,苦根好像也没死。或许是现在的生活过于安逸,我无法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抛到那样的环境中,体会活着的不易,但人的情感却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共鸣的,青年的福贵不知天高地厚,挥霍无度,败光家产,沦落为贫农。贫穷的生活消磨着他们的生命,母亲或许在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儿子“又去赌钱”的担心中离去。此后,悲惨的阴影就一直挥散不去。全书我觉得最引发泪点的就是有庆的死,从出生开始就没过过好日子,倔强,却有担当,有责任感,本应对他的未来充满希冀,他或许是扭转这一切的关键,却被无良的医生活活抽完了血(读此段时我是愤慨又心酸的不能自已),无法想象一个承载希望的活生生孩子,可以在一瞬间化身孤魂,无法想象一个父亲不仅要忍着丧子的悲伤还要瞒着无法承受打击的母亲,无法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却无法将这悲痛安放在逝者灵柩中长埋地下,只能刨个坑,裹着件单衣就入土。或许是我想法太幼稚了吧,总觉的作者过于残忍了一点,应该幸福的活着的人却以最悲伤的方式死去,就好像我们总希望明天可以更好,须不知最好的时光就是今朝,人生不是我们所能预测,一切却都已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回答4:

‍‍读完余华的《活着》,我有一种心情沉重的感觉,福贵的命运在作者笔下被一刀一刀的撕割,而每一次的人生至痛都还留有一丝喘息空间,直至最后的麻木、无奈、惨淡,甚至一头老牛都成了最终的稻草。这时候,天蓝了,风清了,水绿了,没有什么可再失去的了,于是福贵倒是真的活着了。从“活”这个字本身来讲,没有繁体字和简体字之分,在物资匮乏的古人眼中,活着就是有水可饮,有饭可食即可。‍‍

回答5:

‍‍读完余华的《活着》,觉得富贵的活着是一种折磨。起先有钱的时候富贵的活着是一种造,在我的理解这样一个连怀孕妻子的跪求都无视的人有活着的理由么?等到被抓完壮丁艰难回归时,符合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当一切渐入佳境却亲人相继离开,孤独一人与老牛为伴,活着便是一折磨了,开始是他在折磨亲人,后面便是他在折磨自已,算是对前面的放浪生活的一种回报吧!活着不易,珍惜眼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