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译文谁有?

2024-11-15 13:37: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饮马长城窟行》陈琳(魏晋南北朝文学)
语音文件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注释]

1.怫: (fèi)

2.嫜: (zhāng)

3.慊: (qiàn)

〔评析〕

本诗用乐府诗旧题,通过修筑长城的士兵和他妻子的书信往返,揭露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篇用对话形式来表现主人公的神态和心情,简洁生动。士卒和官吏的对话表现了战士们长期服役边地的辛苦,以及他们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士卒和妻子往返的书信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和从军战士忍辱负重、互相关心、生死不渝的伟大情操。那种“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的悲愤情绪,曾使多少读者为之下泪。杜甫在《兵车行》中,就曾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诗句,来表达他对天宝年间进行的不义战争的咒诅。究其渊源,显然是受了陈琳这首乐府诗的影响。这首诗开头两句,缘事而发,对士卒艰苦的生活环境作了明确的交待,由此引出太原卒对官吏的一段对话。中间又插入“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四句,即景生情,用蝉联的接句法,接连用了四个“连”字,把长城逶迤曲折,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得维妙维肖。由边地想到内地,眼见工程浩渺无期,归家没有希望,因而引出夫劝妻改嫁,妻以死相随的一段问答。这开头和过渡的诗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地把全诗连接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http://www.jzjsjxxy.cn/url.asp?types=150401&pages=11474225225911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
绵绵思远道。①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②
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相见。③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④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⑤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⑥
呼儿烹鲤鱼。⑦
中有尽素书。⑧
长跪读素书,⑨
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⑩

【注释】
①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②宿昔:指昨夜。
③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
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
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④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
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
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⑤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
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⑥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
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
绢结成鱼形。 ⑦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
说成烹鱼。 ⑧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⑨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
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⑩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品评】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
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
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
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
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
和自已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
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
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
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http://www.dragonsource.com/e-books/gudian/shangxi/gs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