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几天前,学校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效率,特地邀请了市教研室资深的专业人士对每一个教师进行听课评点。我们同年级三位语文老师各选了一篇课文,我还是挑了《晏子使楚》这一课,这个单元里的三篇课文的教材都比较难把控。执教时,我从感受入手,一开头,我就向他们提问:“你们受到了侮辱会怎样做?”于是,一石击起千重浪,他们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会愤怒:有的说,会反驳:有的说,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于是,我话锋一转,说晏子身负着国家的安危,邻国的和平,不辞劳苦地去访问楚国,没想到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美酒,而是一连串的侮辱和陷阱。而作为邻国的楚王,专挑人家身体上的缺陷“身材矮小”来侮辱对方,竟要让一个大国大夫钻狗洞。读到这里,你觉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顿时,学生们就很快议论开了,有的说,楚王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有的说,楚王阴险狡诈;有的说,楚王缺少应有的道德良知……于是,晏子用推理的办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驳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说去问一下,如果访问的是狗国,我就钻这个狗洞。”楚王只好把晏子迎进城门。于是,我又来了个顺水推舟,这个“只好”说明了什么?有的说,说明第一个回合楚王打输了,心里很勉强;有的说,楚王是无可奈何;有的说,楚王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个回合,楚王又心有不甘,借机侮辱齐国人无能。对晏子的回答,你们有什么看法?即时就有学生发言,说晏子开始的对答太平淡,他只讲了齐国的人多,这样的回应,只能算打个平手。那我就问他们,能不能直接地用锋利的语言攻击对方。就说“我是下等人,只配访问下等国家,楚国就是下等国家。因而只配我来访问。”我这问,他们说“不行!不行!”那样两国的矛盾就激化了,不但没交成朋友,还多了一个敌人,这与晏子的访问目的相违背。因而,晏子既要维护齐国的尊严,又要合礼合节地展开斗争。以退为进的策略给楚王下套,让他挨骂还得陪笑脸。晏子这样做,你怎么认为。有的说,晏子是以贬低自己来维护国家的尊严,真可谓是不辱使命。有的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晏子最最了不起的地方。
于是,我又乘机提问,你认为楚王此时有什么感受?有的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的说是“打掉门往肚里吞”……他们讲得多精彩呀。
第三个回合,楚王又不甘心前面的两次失败,用一个假冒的强盗来侮辱齐国人“没出息”。这一节是理解中的最大难点,也是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晏子说的话比较深奥难懂,晏子所用的是植物学加地理学方面的知识。于是,我乘机开导他们,你们听说过类似的事例吗?只有极个别同学讲了个北方的苹果种到我们这一带,产出来的苹果既小,结果率又低,是他爷爷在世时说过的,并且他爷爷亲自偿试过。那晏子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仅仅是说“水土不同吗?”经过再三点拨,学生们才明白,晏子是借这个知识来反击他们的“社会风气不好,社会环境差”。文中第二个“水土不同”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个“也许”,而不用肯定的语气,那样说话的语气不是更有的分量吗?于是,他们又通过读文本,理解到,晏子这样做,反击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是为了给楚王一个台阶下,免得两国伤了和气。那样,虽然在面子赢了,实际上没有达到两国和好一致对外的目的。
由于我在前面已经给他们定下了理解的主旋律,晏子的出访是为了两国的和好。因而,他们在理解上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偏差。
于是,楚王在最后一个“只好”的后面,讲出了自己发自内心的话,是彻底地佩服晏子的才能,两国和好一切都在意料中。晏子终于出访成功。
最后,我让他们作了小结:你认为晏子出访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于是,他们很快得出了答案:第一,晏子勇敢机智,随机应变;第二,晏子把国家的放在第一位,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三,晏子有渊博的知识。
于是,这一课书就这样轻松且比较圆满地结束了,由于目标明确,重点抓得牢,文本对话到位,听课的老师们,个个都给以中肯的评价。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编辑本段]原文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编辑本段]本文简要概括
晏子出使楚国.靠着他的机智勇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编辑本段]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编辑本段]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晏子:机智善辩,沉着冷静,不卑不亢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
[编辑本段]简介
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生平
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赞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司马迁更是对晏婴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感慨地说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
吊庄公 大智且大勇
晏婴继父任为卿(执政的高级长官)时,已是齐灵公末年。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也日渐衰微。偏偏这齐灵公又昏庸怪僻,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怨声载道。尽管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齐地,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齐灵公死后,齐庄公继位。这齐庄公也是个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顾道义。他在国内设置了“勇士”爵位,还重用殖绰、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励人们的尚武精神。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流氓无赖、地痞恶霸在朝廷内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弄得家家关门,人人自危。身为相国的晏婴眼看着齐国风气日下,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心急如焚。他曾多次劝说齐庄公要用勇力来实行礼义,不要靠威强立身,本暴力行事。然而齐庄公就是听不进去。他见齐庄公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便辗转反侧,忧心忡忡。
其实,齐庄公即位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对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对晏婴的劝导,不但不听,反而渐生嫌烦之意。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齐庄公不听晏婴劝阻,执意收留了晋国的下卿栾盈,还暗中将栾盈及其党徒送入曲沃(河南陕县南曲沃镇)组织叛乱,并乘机攻打晋国。其后不久,又视晏婴的劝阻于不顾,仍然一意孤行,兴兵伐鲁,终于激怒了晋国。晏婴无奈,只好将家中贵重物品上充国库,其余尽散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到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村,一边打鱼和耕田以维持生活,一边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正巧在这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的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叫大臣们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他又能去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丢了性命。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庄公。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而死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手下人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人骨,但转念一想,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崔杼杀死齐庄公后;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一起,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上千名兵马内外把守,逼迫大家宣誓忠于并服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
轮到晏子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子。只见晏子从容地端起滴过血的酒杯;义愤填膺地对天悲叹道:“可恨!崔抒无道弑君王。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便一饮而尽,怒目而向崔杼等人。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杼怒火中烧,眼看就要下手。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无可奈何,怒视着晏婴离去。
治东阿 匡正扶君德
齐景公即位之初,对晏婴并未重用,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晏婴一去就是三年,这期间齐景公陆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晏婴的坏话,因此很不高兴,便把晏婴召来责问,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谢罪说;“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有许多人在说晏婴的好话。景公大悦,决定召见晏婴,重重赏赐他。谁知晏婴却推辞不受,景公好生奇怪,细问其故。晏婴便把两次治理东阿的真相说了出来。
他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臣修桥筑路,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结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臣判狱断案,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臣表彰和荐举那些节俭、勤劳、孝敬师长和友爱兄弟的人,而惩罚那些懒惰的人,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自然对我恨之入骨;臣处理外事,送往迎来,即使是朝廷派来的贵官,臣也一定循章办事,决不违礼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贵官的反对。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会遭到臣的拒绝,这自然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样一来,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我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听完晏婴这一番话;才知道晏婴的确是个贤才,而深悔自己以前听信了谗言,错怪了晏婴。于是,齐景公将国政委以晏婴,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有一次,齐景公召来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指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情,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这齐景公本来就轻国事而重享乐,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见晏婴要陪自己微服私访觉得很新鲜,便同意了。君臣二人来到京都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却很少有人问津,生意清淡。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处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景公听罢,心中很不是滋味。回宫的路上,晏婴见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景公刺激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还未等晏婴讲完,景公打断了晏婴的话,说道:“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又有一次,晏婴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景公有些不服,反问道:“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子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景公若有所悟;频频点头。并对随从的大臣们说:“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