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东富西贵、穷文破武。指的是北京老四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的特点。
原因是:清朝以前,王公贵族大多王府修在东城,是为贵。富商西城多,称富。
而前三门(崇文-前门-宣武门)解放前城墙在的时候,晚上落锁。进京的商人很多就只能滞留南城,吸引了相应的小商贩和三教九流云集(如天桥的杂耍、前门的八大胡同妓院)。南城也是小商贩穷人集中的地方。故有此称。
49年以后,这种局面并没有改变。新中国的部委和大院(包括部队和高校),都规划和设立在了长安街以北(如东城的人事部、劳动部、农业部、林业部、交通部、四机部等;西城三里河附近计委、中科院等),只有一些军队大院设立在了公主坟五棵松(是原来规划代替中南海的,中央办公地。但是也在长安街沿线)。共和国早期的高级领导也基本是住在北城(只有那边有好的四合院、王府)。
在2000年以前,北京的各种城市布局和规划(应该说是共和国在首都的),基本都是以北城为重点的。形成了以东西城,辐射到海淀、朝阳区的北贵、北富格局。
比如:大学几乎全在北城(海淀),大企业基本全在北城(朝阳)-高污染的首钢、燕化在西南、化工厂在东南除外。而由科技教育中心发展成为的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区、企业中心发展成的CBD-外企跨国公司以及金融街-银行证券集中地,全部都在长安街以北。商业中心,无论是王府井、西单等,大多是在长安街以北。
而南城,除了依旧一穷二破,还依旧成为了外来人口、批发市场的聚集地。比如北京当时有名脏乱差的“浙江村”等都在南城。这也和当时北京的比较破的火车站永定门火车站在南城(慢车站)有关。
于是,上世纪末,北京的房价,同样的三环,北三环是南三环2倍;同样的2环,北二环卖过1万5的时候,南二环还有三四千的房子。
我觉得,北京南北差异,起源于清前的历史和城市格局。共和国成立后,这种格局被进一步加强或者说延续。
直到这个世纪,外地的开发商(以广东为主)进入北京进行房产开发后,南城的地才越来越值钱。南城才开始有了一些高档的房地产项目——如珠江、合生、富力的最初主力项目,都在长安街以南。带动了其它各路商人的跟进。
某种程度上来说,近10几年,北京的格局,是房地产商规划城市。而北京北城地不够用了,就压迫着带动了南城的发展。
目前,北京北五环的房价还是和南城四环甚至三环的房价差不多吧。
不过,随着大量外地人员的进入,北京地区的“北京户籍”概念越来越弱了。对于南穷北富看重的程度也没有以前那么重了。
你好!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同“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
这句老北京“谚语”客观的反映了清朝及民国不同阶层居住的不同区域。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同“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
这句老北京“谚语”客观的反映了清朝及民国不同阶层居住的不同区域。
“西贵”:清代王公大臣府宅第多在内城的西城;
“东富”:清代商贾巨富、钱庄票号群居之地多在内城的西城;
“南贫、北贱”:外城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是小商小贩、脚力仆人、避慌逃难者的聚居地。
欢迎登陆“老北京网”
http://oldb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