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一部同名著作,意为“物理学之后”,指相对于物理学(以及其他实际事物知识)而言,构成更为基本原理的知识。后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同义语。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哲学的批判,也批判了黑格尔唯心论辩证法的形而上学体系,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形而上学一词用来指辩证法的对面,即以孤立、静止、表面、片面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一切思想方法和立场。
汉语中的形而上学一词来自于日本学者对metaphysics的翻译。日本学者参照了《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句子意思。
另外,在反对形而上学方面,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逻辑实证主义有原则性不同。逻辑实证主义把一切脱离感官经验验证的命题都看作形而上学的,排除在科学之外。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不仅一切脱离客观实践检验的思想是形而上学,而且任何看不到客观事物辩证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也都是形而上学的。
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形而上学也用来指和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欧洲学者普遍认为形而上学是指哲学的基本法则。形而上学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如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形而上学研究的范围很多时是超形态的。
周易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虚,抽象,器就是实,具体.
“形而上”就是透过表面的形象 得到 更上一层,更加本质的答案的意思
实际上哲学,就是一种形而上学
而马克思主义里面说的形而上学,是和楼上某位说的和唯物辩证法对立的哲学观点
这二者不要混淆
举个例子,形而上,就好比你看到一半浸泡在水里的尺子,因为折射作用,你看到的尺子是弯的不是直的,但是形而上学,其实也就是哲学,告诉你,尺子是因为折射作用弯曲,尺子实际是直的,诸如此类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就像是一把一半浸泡在水里的尺子,很多现象都被各种迷雾掩盖,需要科学家们一步步挖掘真相,就好像从开始的地心说,到后来的日心说,迷雾就被剥去了一层,当然还有更多的迷雾等待剥开,去解读整个世界的终极真理
形而上学,
原本是指哲学,即“形”之上的“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有《形而上学》一书。
初期形而上学仅仅指代哲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而上学也被指代为用静止、片面、孤立的眼光看问题(马哲)。
根据马哲观点:
形而上学是不承认矛盾的,不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它与唯物辩证法是根本对立的两种哲学观点。
唯物辩证法用发展,联系,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是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当然,这都是马哲
一层意思是:形而上学:就是形而上的学说,形就是指那些有形的东西,也就是物质,上就是超越的意思,也就是超越物质的学说,形而上学 也就是哲学的另一个叫法。
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 十年一觉江南梦”说的,我就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