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看下这是七杀格命理么?啥叫七杀格?女性七杀格有什么好坏说法么?

2024-11-16 22:01:2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本命属龙,沙中土命。偏印格。

  性别:女
  出生:公元1977年1月16日16时8分(阳历)
  农历: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廿七日申时
  当月节气:小寒(1月5日19:0); 中气:大寒 (1月20日12:18)
  生辰八字:丙辰年 辛丑月 癸酉日 庚申时

  一、你的八字命盘

  下列是你的八字命盘。你是黑鸡,出生於红龙年。 日天干代表你,所以你是属水。
  年 (祖先) 月 (父母) 日 (自己) 时 (子孙)
  阳火 阴金 阴水 阳金
  红龙 白牛 黑鸡 白猴

  八字命盘从阴阳干支三合历取得。上排是天干,由五行「金水木火土」轮流排列。下排是地支,用十二生肖顺序排列。十二生肖可转换成五行。

  二、你的五行得分和喜神

  下列算出你命盘中五行的分数
  五行 木 (日主自己) 火 (体智外泄) 土 (钱财享受) 金 (职位压力) 水 (保护求知)
  分数 3.18 10 11 44.46 19.8

  八字五行得分情况:
  金44.46; 水19.8; (同类得分:64.26)
  木3.18; 火10; 土11; (异类得分:24.18)
  相差:40.08 综合旺衰得分:40.08 八字过硬
  八字喜用神:八字过硬,八字喜木,木就是此命的「喜神」。

  八字论命是在找五行阴阳的平衡。同类和异类得分基本相同时,五行阴阳较平衡,一生较顺利。当同类和异类得分相差过大时,人生八字就过硬或过弱,一生起伏较大。喜神的选择一般从得分最少的哪一类中选取,此类中值最少的五行就是你的「喜神」或称「有用之神」。当「喜神」来自流年或大运时,命盘的五行会较平衡。平衡的五行较不会打架。换言之,不愉快的事会减到最低点,那一年就会较幸运。八字就是从这个平衡理论,去分析人一生的起落。这里,我们就选木当做此命的「喜神」。

  三、你的大运

  出生后从3岁7月15天上运,逢庚、乙年的立秋后第26日(公历9月4日前后)交运。
  在交运期前后您的命运将有重大的改变和吉凶极端的际遇,凡事宜谨慎!

  大运十神: 正印 七杀 正官 偏财 正财 食神 伤官 比肩
  大运干支: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交运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交运年龄: 4 14 24 34 44 54 64 74

  四、 近十年运气

  2006年 2月 4日~2007年 2月 4日:
  目前运到人得爽,处处春风草木荣。
  有贵人扶持,吉祥之运。男性益妻。
  十神为正财:其表象范围大都与财产、金钱,以及父亲、男性的妻子或女友等有关。
  吉象:财运亨通,有比平时较多求财的机遇。父亲较有利,或容易交上女友,姻缘不错。
  凶象:易引起财产或金钱纠纷,意外破耗。财多伤母克妻,易发生感情破裂。

  2007年 2月 4日~2008年 2月 4日:
  克勤克俭称淑女,内助持家数有方。
  防财物丢失,积畜宜购置,平运。
  十神为偏财:其表象范围大都与商业、财产、金钱,以及父亲、男性的情人、女性的婆婆等有关。
  吉象:人缘好口碑佳,生意买卖比较顺利,富裕发达。男性风流豪爽,易得女人喜欢。
  凶象:本地求财不易得,财虽多但不易存下,婚姻感情易变。

  2008年 2月 4日~2009年 2月 4日:
  贵并刘宽富石崇,富贵能有几人闻。
  收入高,有购置建设等好事。女性益夫。
  十神为正官:其表象范围大多与职位、名誉、权力、事业竞争、上司,以及子女、女性的丈夫或男友等有关。
  吉象:职位权力易稳固或上升,官司易获胜诉或平反,学业或事业较顺利。男性较易获得子女尊重。女性的丈夫较有地位或权威。
  凶象:易遭诽谤财受损,易发生是非争执,影响职位、名誉,兄弟姐妹易发生刑伤。女性之丈夫或男友易有不利事。

  2009年 2月 4日~2010年 2月 4日:
  山高水深多险处,果有舟车不易行。
  冲财生风波,防受骗上当。
  十神为七杀:其表象范围大多与武职、军衔、诉讼、外敌、建筑,以及儿女、女性的情人等有关。
  吉象:做事干脆利落,工作效率高,较易文成武就。侠义助人受人感激,名声显赫,有地位或有权威。
  凶象:个性太张扬,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容易受损失。生活起伏较大,身体易受伤残。女性早婚不利。

  2010年 2月 4日~★2010年 9月 4日:
  橘井泉香丹现色,杏花春暖玉生辉。
  财运通,威望高,有贵人扶持,幸运。
  ★2010年 9月 4日~2011年 2月 4日:
  数注紫衣人指人,财禄功名自有期。
  大得幸运,有发展,顺利。
  十神为正印:其表象范围大多与学业、艺术,以及长辈、师长、母亲、女婿等有关。
  吉象:自己的天赋较易发挥,学业艺术方面有发展。
  凶象:劳神费心,工作受自己的情绪影响较大,女性不利子女。

  2011年 2月 4日~2012年 2月 4日:
  静坐有经清白日,闲赤无事伴红尘。
  伤威信,小耗财,求稳守旧业则可。
  十神为偏印:其表象范围大多与学术研究、爱好特长,以及长辈、 贵人、母亲等有关。
  吉象:较易得贵人帮助,爱好特长易发挥,学术研究较易有成就。
  凶象:学业或事业有波折,生活不安定,名誉有损,或母亲有事。不利子女,易发生交通事故。

  2012年 2月 4日~2013年 2月 4日:
  七夕有云天淡淡,中秋无月夜朦朦。
  耗财伤体,驾车小心,谨防财物注意丢失。
  十神为比劫:其表象范围大多与本身的思想言行、陈规陋习、决策计划,以及朋友、同辈、兄弟姐妹等有关。
  吉象:理想远大,进取心强,有主见,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凶象: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已见、独断专行,多招惹诽谤有伤名誉。做事没有恒心,说的多做的少。易染上酗酒赌博等恶习。男性要防婚变,女性婚期早不利。

  2013年 2月 4日~2014年 2月 4日:
  下贺高帆游大海,忽然一阵打头风。
  平安平稳,益同胞之运。
  十神为比肩:其表象范围大多与本身的事业、思想言行、决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近邻等有关。
  吉象:个性张扬,事业心较强,勇于向不利环境挑战,在异乡较顺利,较得朋友之助力。
  凶象:易争强斗胜、独断专行,常遭小人陷害,或受兄弟姐妹、同事或朋友拖累而破财,合作事业易散伙,父亲受牵累。夫妻易生是非。

  2014年 2月 4日~2015年 2月 4日:
  财源好似春江水,滚滚流来日夜长。
  生挫折,不宜远道求财,守旧业则顺序。
  十神为伤官:其表象范围大多与理想追求、爱好特长、文学技术、公共关系、迁移调动,以及儿女、学生、晚辈、部属、性欲等有关。
  吉象:比平时有较高的智慧和才能,聪明智谋多,在音乐艺术、爱好特长方面较易成功。
  凶象:本性过度暴露,惹事生非好管事,易与人产生过节,孤独寂寞。男性易盲目追求爱情而有损名誉及事业。女性防婚姻不顺利。

  2015年 2月 4日~★2015年 9月 4日:
  时来兴发如川至,运到财源似水流。
  有意外来财,收入高,谋事能就,可提升。
  ★2015年 9月 4日~2016年 2月 4日:
  走过江山又是关,道途跋涉事艰难。
  有贵人扶持,收入高,工作顺序。
  十神为食神:其表象范围大多与开业迁居、文学写作、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以及子女、学生、下属、性欲等有关。
  吉象:学业事业较易进步和成功,天赋较易发挥。爱情也较易产生和进展,易交桃花运。女性较易怀胎生育。
  凶象:聪明易被聪明误,产生矛盾,引起官司诉讼。外表光华内里平淡,防过度劳神而损身心;盲目追求爱情而有损名誉及事业。男女要防矛盾和婚变。

  2016年 2月 4日~2017年 2月 4日:
  龙下碧潭添秀色,虎逢山谷转精神。
  大吉大利,一航风顺,好运。男性益妻。
  十神为正财:其表象范围大都与财产、金钱,以及父亲、男性的妻子或女友等有关。
  吉象:财运亨通,有比平时较多求财的机遇。父亲较有利,或容易交上女友,姻缘不错。
  凶象:易引起财产或金钱纠纷,意外破耗。财多伤母克妻,易发生感情破裂。

  五、 近十二月运气

  2008年 11月 7日~2008年 12月 7日:
  事须三思而后行,不可自作误聪明。
  运如浮萍,不凶不吉平稳。益同胞之运。
  十神为比肩:其表象范围大多与本身的事业、思想言行、决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近邻等有关。
  吉象:个性张扬,事业心较强,勇于向不利环境挑战,在异乡较顺利,较得朋友之助力。
  凶象:易争强斗胜、独断专行,常遭小人陷害,或受兄弟姐妹、同事或朋友拖累而破财,合作事业易散伙,父亲受牵累。夫妻易生是非。

  2008年 12月 7日~2009年 1月 6日:
  南楼惟报三更月,半夜子规尚且啼。
  收入不高,生风波,官场交际防官非,冲长辈体差。
  十神为伤官:其表象范围大多与理想追求、爱好特长、文学技术、公共关系、迁移调动,以及儿女、学生、晚辈、部属、性欲等有关。
  吉象:比平时有较高的智慧和才能,聪明智谋多,在音乐艺术、爱好特长方面较易成功。
  凶象:本性过度暴露,惹事生非好管事,易与人产生过节,孤独寂寞。男性易盲目追求爱情而有损名誉及事业。女性防婚姻不顺利。

  2009年 1月 6日~2009年 2月 4日:
  早岁发财如饮水,中年得利似雷鸣。
  财运通收入高,办事能就,幸运。
  十神为食神:其表象范围大多与开业迁居、文学写作、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以及子女、学生、下属、性欲等有关。
  吉象:学业事业较易进步和成功,天赋较易发挥。爱情也较易产生和进展,易交桃花运。女性较易怀胎生育。
  凶象:聪明易被聪明误,产生矛盾,引起官司诉讼。外表光华内里平淡,防过度劳神而损身心;盲目追求爱情而有损名誉及事业。男女要防矛盾和婚变。

  2009年 2月 4日~2009年 3月 6日:
  黄金久淹在泥沙,有日开藏世共挎。
  威信高,收入高,顺利。男性益妻。
  十神为正财:其表象范围大都与财产、金钱,以及父亲、男性的妻子或女友等有关。
  吉象:财运亨通,有比平时较多求财的机遇。父亲较有利,或容易交上女友,姻缘不错。
  凶象:易引起财产或金钱纠纷,意外破耗。财多伤母克妻,易发生感情破裂。

  2009年 3月 6日~2009年 4月 5日:
  一日愁来百事多,心中烦恼乱如麻。
  运气一般,小冲财,存款宜购置,守旧业较好。
  十神为偏财:其表象范围大都与商业、财产、金钱,以及父亲、男性的情人、女性的婆婆等有关。
  吉象:人缘好口碑佳,生意买卖比较顺利,富裕发达。男性风流豪爽,易得女人喜欢。
  凶象:本地求财不易得,财虽多但不易存下,婚姻感情易变。

  2009年 4月 5日~2009年 5月 5日:
  玉兔催人投宿处,金鸡唤客束行装。
  一航风顺,财运通,有购置建设等好事,但好事中有小阻。女性益夫。
  十神为正官:其表象范围大多与职位、名誉、权力、事业竞争、上司,以及子女、女性的丈夫或男友等有关。
  吉象:职位权力易稳固或上升,官司易获胜诉或平反,学业或事业较顺利。男性较易获得子女尊重。女性的丈夫较有地位或权威。
  凶象:易遭诽谤财受损,易发生是非争执,影响职位、名誉,兄弟姐妹易发生刑伤。女性之丈夫或男友易有不利事。

  2009年 5月 5日~2009年 6月 6日:
  如花开时便凋残,恨杀无情风雨催。
  冲财生挫折,不宜远走求财。
  十神为七杀:其表象范围大多与武职、军衔、诉讼、外敌、建筑,以及儿女、女性的情人等有关。
  吉象:做事干脆利落,工作效率高,较易文成武就。侠义助人受人感激,名声显赫,有地位或有权威。
  凶象:个性太张扬,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容易受损失。生活起伏较大,身体易受伤残。女性早婚不利。

  2009年 6月 6日~2009年 7月 7日:
  无端夜雨迷秋月,不意狂风折好花。
  财源广进,有购置建设等好事。
  十神为正印:其表象范围大多与学业、艺术,以及长辈、师长、母亲、女婿等有关。
  吉象:自己的天赋较易发挥,学业艺术方面有发展。
  凶象:劳神费心,工作受自己的情绪影响较大,女性不利子女。

  2009年 7月 7日~2009年 8月 8日:
  飞符为患又为灾,啾唧无端水破财。
  有得有失,存款宜购置,平运。
  十神为偏印:其表象范围大多与学术研究、爱好特长,以及长辈、 贵人、母亲等有关。
  吉象:较易得贵人帮助,爱好特长易发挥,学术研究较易有成就。
  凶象:学业或事业有波折,生活不安定,名誉有损,或母亲有事。不利子女,易发生交通事故。

  2009年 8月 8日~2009年 9月 8日:
  双飞紫燕两分飞,夫君不永命先归。
  小冲财,出外防财物丢失,收入一般。
  十神为比劫:其表象范围大多与本身的思想言行、陈规陋习、决策计划,以及朋友、同辈、兄弟姐妹等有关。
  吉象:理想远大,进取心强,有主见,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凶象: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已见、独断专行,多招惹诽谤有伤名誉。做事没有恒心,说的多做的少。易染上酗酒赌博等恶习。男性要防婚变,女性婚期早不利。

  2009年 9月 8日~2009年 10月 8日:
  叩门声急是非多,一见官非病又难。
  运气平平,益同胞之运。
  十神为比肩:其表象范围大多与本身的事业、思想言行、决策、健康安全,以及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近邻等有关。
  吉象:个性张扬,事业心较强,勇于向不利环境挑战,在异乡较顺利,较得朋友之助力。
  凶象:易争强斗胜、独断专行,常遭小人陷害,或受兄弟姐妹、同事或朋友拖累而破财,合作事业易散伙,父亲受牵累。夫妻易生是非。

  2009年 10月 8日~2009年 11月 7日:
  风雨凄凄正愁人,窗前寂寞有谁知。
  防与人发生纠纷,官场交际防官非,生挫折。
  十神为伤官:其表象范围大多与理想追求、爱好特长、文学技术、公共关系、迁移调动,以及儿女、学生、晚辈、部属、性欲等有关。
  吉象:比平时有较高的智慧和才能,聪明智谋多,在音乐艺术、爱好特长方面较易成功。
  凶象:本性过度暴露,惹事生非好管事,易与人产生过节,孤独寂寞。男性易盲目追求爱情而有损名誉及事业。女性防婚姻不顺利。

  六、 对你的忠言

  喜神是木 趋吉避凶的忠言

  1、四柱喜木,有利的方位是东方(以父出生地为基准),不利西方,西南;其人喜绿色,不利白色,喜居住坐东朝西的房子,床的放置东西向,床头在东,房间里适宜摆放绿色植物。

  2、取名用字五行属木的有利。

  3、四柱喜木,应从事与木有关的事业或职业为宜,文学、文艺、文具店、文化事业的文人,教育界、书店、出版社、公务界、司法界、治安警界、官途之界、政治界、新创设计、特殊动植物生长界之学者、植物载种试验界。

  木材、木器、木制品、家俱、装璜、纸界、竹界、种植界、花界、树苗界、青果商、草界、药物界(开药房或药剂师)、医疗界。

  培育人才界、布匹买卖界、售敬神物品或香料界、宗教应用物界、宗教家之事业、或售卖植物性之素食品,以上均属木之事业。

  4、事业发展利东、东北,不利西、西南。

  5、吉祥数字为: 1 2

  6、吉利楼层末位数为:3 8

回答2:

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一般认为是在东汉的时期。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现在,而且那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反佛运动,其中有三次规模较大,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武字,所以就称为“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编辑本段]【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历仕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寇谦之早年就热中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平城,结交崔浩,常通宵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后来,寇谦之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道教中来,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纳。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当时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一向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劝阻,虽然都不被采纳,但也由于如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后来也因撰《魏史》,书中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编辑本段]【北周武帝灭佛】
宇文邕(543—578),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他当了十八年皇帝,死时仅三十五岁,史称北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当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统一全国理想的时候,病逝于出征前夕,令后人唏嘘。
这样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怎么会反佛呢?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周武帝的出身——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前,曾对宇文护要求他辅佐少主。宇文护表面许诺。但第二年,他立宇文觉为帝,建北周。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将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为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在位四年后,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武帝掌权之前,大权为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掌握。宇文护大力推行佛道,因此当时的武帝也对佛道极力的推崇,这可能也是明哲保身迫不得已之举。
天和二年(567),有一个叫卫元嵩的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终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议周武帝灭佛。
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之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于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10分之1 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北周灭齐乃至北周统一北方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道二教极度兴盛的南北朝时期,周武帝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但并不屠杀僧侣,显示了其统治的高度灵活性。纵然周武帝个人十分认可甚至是推崇宗教思想,但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他能清醒认识,挈重量轻,果断抉择而不拘泥于传统,实为难能可贵。对比同一时期,即北齐、江左政权的各位封建君主,大多不能正视宗教特别是佛教过度发展给国家带来之不利而盲目推动,更可衬托周武帝统治政策之灵活。
[编辑本段]【唐武宗灭佛】
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之排佛事件。世称会昌法难。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敕迎佛骨(即所谓舍利)于凤翔法门寺。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宗教狂热。是时,“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资治通鉴》卷二四○)。
对此,韩愈从儒家立场出发,予以坚决反对。他上表认为,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中国所固有,只是在后汉时才传入中国,因而不合先王之道。又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对封建统治有害而无益。他着重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于是他断然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谏迎佛骨表》,《韩昌黎全集》卷三九)并表示,“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此表正与宪宗的奉佛心意相抵触,且历数前代奉佛之君运祚不长,因而招致宪宗的盛怒,欲处韩愈以极刑。后经裴度、崔群等人的说情,最后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反佛是在佛教势力达于鼎盛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比唐初傅奕反佛更为深刻的影响。史称韩愈“素不喜佛”,信奉孔孟之道。他有感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力量强大,中央政权削弱,又有感于儒学的衰微和佛、道的蔓延,曾写下《原道》、《原性》、《原人》等论文。他在这些论文中认为,只有大力扶植名教,提倡忠君孝亲的孔孟之道,限制佛、道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在《原道》中指出:“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意思是说,佛教背弃纲常名教,有碍国计民生,不合文化传统,务必予以排斥。
为了达成排佛目的,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把它作为民族文化的主线,以与佛教各宗派的传法世系相对抗。他自认得了儒学真传,以继承和发扬从尧舜到孟子的道统为历史使命,要效法孟子辟杨、墨的精神来辟佛、道。基于此,他特别推崇《大学》的理论体系。《大学》将治国平天下列为头等大事,并与个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而佛教提倡出世主义,既违背封建伦常,又否认国家至上观念,所以佛教是不可容忍的。
韩愈反佛的出发点和立论根据,是为了强化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比傅奕涉及的社会和思想问题要深刻得多。为了实现他的儒家政治理想,他在《原道》中提出“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口号,试图以行政手段彻底废除佛教。这一思想为此后唐武宗的灭佛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他所提出的儒学独尊和儒家“道统”,则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宪宗在唐中期还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此后朝政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而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唐武宗继位后,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决定废除佛教。他在废佛敕书中写道:“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他认为,废佛是“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的唯一办法。这是武宗决心灭佛的主要原因。
唐武宗尚未即位时,已偏好道术。即位后,即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于三殿修“金箓道场”,并亲临三殿,受法箓。在日益偏信道教的同时,武宗开始了对佛教的整顿。而赵归真因曾遭京师诸僧的诮谤,常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宋高僧传》卷十七),这时便利用武宗对道教的偏信,于宫中“每对,必排毁释氏”(《佛祖历代通载》)。他向武宗荐引了道士邓元起、刘玄靖等人,以声气相求,同谋毁佛。道教徒的煽动,加强了唐武宗灭佛的决心。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退。以往那种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完全开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佛教作为异族宗教,自然也就在被排斥之列。会昌三年(843)四月,朝廷“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会昌四年三月,以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而“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
唐武宗灭佛,实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高潮。早在会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毁佛运动。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同时还“勒大秦穆护、祆三千余人还俗”,以使“不杂中华之风”。
会昌灭佛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据日僧圆仁目击记述,山东、河北一带的寺院,到处是“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寺舍破落,不多净吃;圣迹陵迟,无人修治”(《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的景象。在江南地区,也是“刹宇颓废,积有年所”(《修龙宫寺碑》,《金石萃编》卷一○八)的状况。其后不久,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对佛教又是一次冲击。由于寺院经济被削夺,僧尼被迫还俗,寺庙遭毁,经籍散佚,致使佛教宗派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因此,佛教需要新的权势者的倡导,采取新的生存和发展形式。
[编辑本段]【后周世宗灭佛】
在这几次灭佛事件中后周世宗灭佛,是最有影响的一次。其实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都前后采取过一些禁佛的措施,但其中周世宗灭佛则是比较大的一次。从现有的资料上记载,周世宗此次灭佛,并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而是带有一种整顿佛教的性质,还保留着很多寺院与僧尼。但由于整个中国佛教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勉强维持的阶段,经过这一个打击之后,就更显得萧条衰落了。在这一背景之下,三教之争,就更趋于缓和,从这之后,儒佛道三教之争,已不像过去那么尖锐,也不像过去那样明显,虽然还是有,但相对而言,规模都比较小。
[编辑本段]【影响和评价】
北周武帝灭佛运动确立了沙门必须尊重皇权的政治的原则,断绝了佛教寺院与平民政府分权抗仪,发展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传统,使中国在此后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得以在国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在周武帝废佛以后,部份僧侣混迹民间,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则南渡陈朝,因此促进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唐武宗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受过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
魏太武与周武帝灭佛仅限于北方,南方佛法依然大炽。周世宗时也未统一天下,势力有所不及。但经历这些大规模的灭法运动,中国佛教的两大重要支派(南传佛教、西传佛教)受到严重打击,此后再也不复国教气象。中国佛教的大量文化遗产、艺术作品也在这些运动中毁灭。禅宗佛教因其特殊的教规(自耕自食),在这些运动中损失最小。此后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与此后随蒙古、满清入主中原而来的藏传佛教,隐然并驾齐驱。
三武一宗的教难,虽然使得佛教几经摧残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以后,思想已深植社会民心,因此,在遭受重重打击之后,却始终屹立不摇,并很快地复兴佛法。
[编辑本段]【“三武灭佛”原因】
所谓“三武一宗”四次“法难”,原因很复杂,且各不相同。如果把它们都归结为经济原因,是过于简单化了;要把它们都归结为儒学之宗教排他性的体现,更是十分荒谬、无知而浅俗的无稽之谈。三武之厄中,也可以说都含有宗教之争,但它们直接起因是道、佛二教之争,尤其是会昌法难,道佛之争更是相当激烈而明确的。佛教的发展必然给封建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道教和佛教的争端往往是封建国家采取灭佛措施的一个导火索,它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前两“武”之法难中,确实与儒学有涉,但这种关涉主要表现为政治,而不是宗教。北魏太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鉴于当时汉人即将鲜卑族视为“胡”或“戎”,而他欲一统天下,成为统治以具有高度文化传统为主的汉族组成的整个中国的皇帝,所以要推崇儒学和道教来标榜自己。他称佛教为“胡神”、“胡经”,以明自己非“胡”。其灭佛诏令中说由于“鬼道炽盛”,致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王法废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俨然是一个汉族之王道正统的形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推尊儒学,并没有把儒学视为宗教,反而认为儒学必与鬼神和迷信相对立。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的诏令中说:“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谶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孳。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魏书·世祖纪》,同书《释老志》载为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这里,“方伎”乃神仙道教之源;而“谶记、阴阳、图纬”不唯道教所有,也在两汉以来的儒学中兴风作浪。太武帝的灭佛不仅针对佛教,也把混进儒学的“妖邪”和其他蛊惑人心的“师巫”一并扫除,客观上起到使儒学纯正化的作用。
北周武帝的排佛与北魏太武的灭佛有相似之处。从历史看,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无心敬佛。为了表现与汉文化的认同,他不但崇儒,本来也是偏袒道教的。但在建德三年(574)五月他所召集的佛道辩论会上,经道安、甄蛮、智炫等人的揭发,使周武帝认识到道教的教义虚妄和迷信方术,所以连道教一并罢黜。但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没有杀人;对高僧量才任用,委以官职;鼓励继续探讨佛、道的哲理,这些皆表明对汉文化和儒学认识的深刻。北周武帝灭佛,同时也灭了道。这也是和当时北周武帝后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北魏末年,社会动荡。公元 515 年爆发过冀州沙门法庆聚众造反之事,其众多达 5 万以上,法庆自称“大乘”,鼓吹“新佛出世”,所至即毁寺、杀僧、焚经、烧像,故此对当时的僧俗地主统治阶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北魏镇压了“大乘起义”后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六镇起义”,接着各处纷纷出现反魏起事,群雄并出。当时北方地区的僧、道阶层过于庞大。根据《魏书》称,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后,不少原属国家的编户民众,为避苛役重赋,相继投入空门;此外,其时社会政治动乱的加剧,亦令普通百姓寻求相对安全的宗教实体之庇护。以致全国的佛寺竟有3万之多,僧、尼数目则有200万之巨,这在当时北中国的人口比例上,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分之1。士这促使封建国家政权采取极端手段,以扩大经济来源来充实国力。
唐武宗灭佛的主要原因是道、佛之争,经济在其次,是一次典型的宗教斗争,但与儒家无关。
而五代周世宗灭佛则主要是经济原因促成的。周世宗即位后,继承后周建立者郭威的改革政策,在劫后余灰、民生凋弊的情况下,欲一统天下,采取了均定赋税,发展生产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是时中国乏钱,他想到毁铜像铸钱的方法。周世宗谈到其灭佛的理由时说:“吾闻佛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既然佛可以舍身救人急难,为什么不舍铜像救天下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在经济,而不是其他。事实上,周世宗也未敕禁绝佛教。佛教在五代的衰败,实为战乱所致。
[编辑本段]【补充:佛道争端】

首先是佛教外来宗教造成的种族冲突。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自然就会引起华夷之辨十分严格的传统中国社会的反感。南朝萧齐的顾欢就曾经撰文《夷夏论》谴责佛教说:“道则佛也,佛则道也。其圣则符,其迹则反。……是以端委搢绅,诸华之容;剪发旷衣,群夷之服。擎跽磬折,侯甸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棺殡椁葬,中夏之制;火焚水沈,西戎之俗。全形守礼,继善之教;毁貌易性,绝恶之学。……今以中夏之性,效西戎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异。”顾欢是南齐时代信奉道家的名士,他将佛道的争端上升到了夷夏之辨,华夷之防并不是偶然的,佛教在传入中国那一刻起就一直受到这样的责难。道教更是站在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上去攻击佛教。
其次是佛道孰为上的争执。两晋南北朝时,佛道并盛,统治者往往出于自己的需要,对两教或有取舍,或调和并倡,这就使两派开始争夺宗教势力的主动权。这个时期,佛教被官方认可甚至大力提倡,南朝自东晋时期一直到宋齐梁陈各个朝代,帝王大多都非常崇信佛教,梁武帝更是对佛教推崇有加,甚至舍身入寺,佛教在南朝有了蓬勃的发展。北朝从后赵的石勒、石虎时代开始支持佛教,中间虽然经过北魏太武帝灭佛,但此后佛教再度兴旺,更有甚者如北魏孝明帝崇佛抑道,大大推进了北朝佛教的发展。因此,佛教在南北朝由于自身的日趋成熟和统治者的扶持,大大地扩展了势力,而此时道教刚刚从民间走向上层社会,刚刚向正统化转变,力量相对薄弱,但道教毕竟是本土的,传统的宗教,因此道教在这一方面就拥有相对的优势。两教就产生了“孰为上”的争执。
由此可见,佛道争端,其实并不是两教的教义和宗教哲学的冲突,而是两种不同文化在融合中的冲突,是两种宗教间的利益的冲突。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51

扩展阅读:
1.百科全书 文化·艺术
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开放分类:
佛教,宗教,文化,历史事件

更多 合作编辑者:
yuwenchaofan、高手如泉、c57312415、yang6392521、潇湘风月、家诺、阳光·旋律、景观美、发光的猴子、564783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9373 次
编辑次数:1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今天
创建者:亿夫长

什么是突出贡献者突出贡献者
564783 十二级 版本

最新动态
问卷调查:让百科更懂你

百科新动向:
百科编辑器再次升级
百科新春大联欢
铭记2008百科年度盘点

©2009 Baidu 权利声明

回答3:

癸水应该是癸时的水吧